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复旦青年开展读书交流会,亮出自己的“金点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章佩林 胡慧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15、23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本科生望道班朱可涵说,“总书记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写成读书笔记,交给父亲批阅。而我们在专业课学习时,几乎每节课都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地精读原著。”
五四青年节当天,复旦大学00后、95后围坐成圈,一起分享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的体会与实践,这是复旦大学主题教育推进的一个现场。作为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高校,复旦将“学思想”摆在首位,强调办好读书班,青年读书交流会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共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启迪人生
读书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包炜杰领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带领00后、95后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重要回信的心得。同学们分别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职业选择等角度,交流读书体会。
朱可涵从理论学习的方法角度,分享她的学习体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做到“四真”,这些学习领悟,让她受益匪浅。
2022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王民中学支教点前点长林伯韬读书的最大体会,是要从书中走到实践中,为此,他回家乡开展了调研。作为复旦大学第23届研支团的队员,他家访近100位同学,为困难学生送教上门,为班级装配饮水机。林伯韬说,支教的经验让他学会理论与实践并重,做知行合一的复旦人。
“书的第11章,强调青年人要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第20章说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我触动很大。”在学校“切问近思”的大调研氛围和科研氛围中,2018级化学系直博生徐萌萌取得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尝试交叉学科的研究。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本书勉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相关章节,启迪2021级新闻学院专业硕士方青清做好职业选择。最终,她选择成为一名社区基层“选调生”。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年轻人拿出“金点子”
当下,学生会、研究生会正进一步成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展青年担当”金点子论坛上,围绕校园热点话题,年轻人们纷纷拿出调研后的“金点子”。
物理学系2021级直博生李智杰阐述“关于江湾校区增设学生超市的必要性与建议”。他带领同学开展关于在江湾校区开设学生超市的需求调研,短短2天就收到超过1000份反馈,并将调研报告以提案形式提交了研究生代表大会。调研结果显示,95%以上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江湾校区开设学生超市。结合江湾园区同学的生活需求和作息时间,李智杰对学生超市选址、商品种类、营业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
如何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覆盖面和有效性?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2021级直博生陈泓亦结合相关案例和调研问卷访谈,总结出研究生普遍期待着社会实践发挥服务科研、社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就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她建议在机制上用足现有机制杠杆,在资源上探索一站式信息平台。
“建议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够与就业产生联动,同时打破社会实践的学科和专业壁垒,以问题为导向,搭建跨学科社会实践平台。”哲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袁渊说。大数据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威震和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直博生严俊涛对研究生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策划兼具专业特色和就业引导的精品社会实践项目等方面建言献策。
“关于优化校园内非机动车管理”也是同学们热议话题。“自行车友好型”、“步行友好型”、完善学生电动车的信息登记制度、增加校车班次、共享单车投放等,都是同学们提出的“金点子”。
连日来,复旦大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切问近思”大调研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载体,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成效,用一个接一个项目的落地、一件接一件实事的办成让主题教育的成果实打实、摸得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章佩林 胡慧中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