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织造技艺将丝毯制成“软雕塑”,她更期待看到青年身影
2023-05-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从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美华将她的青春献给了丝毯艺术。“用一根根天然蚕丝编织成一幅幅凹凸错落、具有海派艺术新风格的丝毯画卷,这一件事我做了一辈子。”

然而程美华坚守的上海市金山丝毯厂里,青年的身影越来越少。想让这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入青少年,她的丝毯厂不仅挂上了“金山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铭牌,她也已跟院校对接,通过大师讲堂、艺术体验,吸引青年走进丝毯艺术。

  她说    这辈子我“嫁”给了丝毯艺术  

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上海市金山丝毯厂门头很低调,厂区里灰扑扑的老建筑,但若踏入老厂房的程美华丝毯艺术工作室,那是另一个色彩斑斓的明亮世界。上海市金山丝毯厂总经理、总设计师程美华说起丝毯便打开了话匣子,“这幅丝毯《希望》灵感来自于北京奥运会鸟巢,用凸起的织线体现鸟、花、鱼等图案。”“这幅《年年有余》摸一下有凹凸感,我用到了片剪新工艺,展现活灵活现的鱼儿。”

丝毯艺术创作讲究图案的“新、美、活”,“活”就要有灵魂,程美华在艺术创作中打破传统“编”与“织”分离的状态,将“编、织、盘、拉、结”等工艺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海派丝毯的新工艺,呈现了耳目一新的“软雕塑”艺术魅力,也让海派丝毯走出国门。“我坚持的是一幅丝毯、一个故事、一个主题。”

程美华与丝毯的相遇源于高中毕业那年,当时她有两个选择:可以去丝毯厂,或是工资待遇更好的机械厂。从小喜欢色彩的程美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绚烂缤纷的丝毯厂。1994年,她担任上海金山丝毯厂厂长,这件事一干就是一辈子,她都说,这辈子“嫁”给了丝毯艺术。

2019年,金山丝毯的丝毯织造技艺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作品也出现在北京APEC会议、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等众多重要场合。最近,她正以农民画为基础设计《脱贫致富奔小康》,织造独一无二的丝毯。

  她看    厂区很安静,青年都去哪儿了?  

丝毯为程美华编织出一个美丽世界,她的半生跟随着丝毯厂的起起落落。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金山丝毯厂的“黄金年代”,每至晨昏,上下班的工人熙熙攘攘。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里的建筑依旧如昨,而厂区里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一天我在厂房里转一圈,从绘图、打版的设计师,到上机操作的编织工,都超过50岁了,整个厂区安安静静。”程美华每每说起,还是有些失落。

丝毯厂里并非没出现过青年身影,只是青年耐不住这份工作的寂寞、枯燥,“在织造机前,常常一天要坐8小时,每天两手不停地打着8字栽绒结,的确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程美华常常欣喜地迎来一批青年,不到半年又无奈地目送他们离去的背影。

美丽的世界需要有人接棒。程美华介绍,在伊朗,丝毯制作有课本教程,毕业后从事的青年称之为艺术家,而不是丝毯工人,社会待遇也有相应的提高。

目前程美华已经和同在金山区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她走进校园开展“大师讲座”,又有艺术体验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她期待着有大学生因为兴趣和热爱能走进丝毯厂,一起探寻丝毯的世界。

  她办    将闲置老厂房改变成研学教室  

为了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种子播撒进更多青少年的心中,程美华决定打开厂房大门,从2018年开始,程美华把闲置老厂房改造成了教室,边开放边完善她的体验课程。

“一幅丝毯需要经过十二道工艺流程完成,一张A4纸大小的丝毯需要手工打14400个8字栽绒结。一幅丝毯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0到12个月的时间……”面对走进老厂房的中小学学生,程美华变成了程老师。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体验,程美华把庞大而笨重的机台刷成了明亮的橙色。为降低学习门槛,她设计了色彩明快、图案简洁的12生肖和12星座系列作品。她逐渐摸索出美华“丝毯艺术三部曲”,第一步走进“大师讲堂”,听她分享上海丝毯的传承与发展;然后走进“中华手工丝毯技艺体验坊”,由操作员传授技巧,体验手工技艺;最后走进“成果展示厅”,由讲解员分享创意成果,一起品鉴金山丝毯精品之作。课程可以灵活控制在2-3小时之间。

听到有孩子感叹说很遗憾机器搬不走,“我们回家也想编,还想把作品带回家。”程美华又开始了创新研发,2020年,他们研发出一款时尚杂志大小的“移动数码小机台”,取代了2米高宽的沉重设备,成了教学工具里的主力。每一道经纬标注数字,每一款图案配齐丝线,做成了可以带走的材料包。

如今,丝毯厂早已挂上“金山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铭牌,在老厂房的体验教室里,一面墙上贴满了“体验感言”的便利贴。枫泾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怡然说:“我体会到丝毯的魅力,感受到织造很不容易,做事必须坚持不懈,不能放弃。”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吴写道:“这次体会到非遗技术的神奇,也感受到织造丝毯的不易和工匠精神的可贵,这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月,程美华作为敬业奉献模范,被金山区推选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她与丝毯的故事还在继续。“只要我还有精力,哪怕80岁了,还愿意让这份美的艺术代代相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