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民营美术馆里的悠远国风
2023-05-21 生活

抱朴美术馆在传承非遗与传统工艺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抱朴美术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北外滩,大玻璃窗组成的外观充满时尚感,大厅里贯穿一至三楼的白色旋转楼梯也非常大气,然而当游客进入展示区,映入眼帘的却是古朴悠远的中国风,瓷器、国画、景泰蓝、玉器、苏绣、象牙……俨然一座中国传统工艺的博物馆。

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承非遗与传统工艺,并让这些艺术走进百姓的生活,成为这座民营美术馆始终秉持的理念。在“抱朴守拙、行稳致远”的漫漫长路,砥砺前行。

传承“非遗”与工艺,是目标更是动力

阳光透过玻璃窗,倾洒在玻璃展台上,令一件件精美的展品熠熠生辉,而那些避光的展品则被安置在内部展厅,这些展品几乎都有共同的特性——中国风。

将关注非遗与传统工艺作为美术馆的定位,既是两位创馆人的个人专业爱好,也是经过市场调研后的慎重决定。赫海龙馆长表示,上海有着非常肥沃的艺术土壤,许多市民喜欢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不过沪上丰富的馆藏主要偏向当代艺术,在诸如非遗、传统工艺等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仍较缺失。“传承和弘扬中国非遗和传统工艺美术,是抱朴创立的初心,这既符合‘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也希望绵延数千年的本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有新的展现与传承。”

过去三年,对于一家民营美术馆而言是非常艰难的挑战,但只要政策允许,抱朴还是尽一切可能向公众开放,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在虹口文旅局的支持下,抱朴连续举办了红色钧官窑、纺染织绣工艺等精品展,向市民讲述传统文化故事。

三年来抱朴还连续推出了“馆长说”等线上文化艺术课程,赫海龙作为主讲人,向观众介绍传统文化、工艺的内容。文创产品也是抱朴主打的一个环节,许多与非遗相关的文创推出后颇受市民喜爱。

有一次一对父子在抱朴购买了一整套宋代五窑的文创产品,在学校时就涉及瓷器鉴赏的赫海龙与这位父亲就聊了起来,“一整套五窑可以说价值不菲,我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购买,这位父亲说希望自己年幼的孩子能够通过这些文创更深入地去了解瓷器这一门国粹,他的回答令我非常感动。”赫海龙说,“国人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就是瓷器,很多人也知道汝、官、哥、钧、定五窑,但真正深入了解这些的却不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瓷器的世界,去真正感受这些文化精髓的魅力,对于我们继续传承非遗与传统工艺是一种极大的动力。

丰富艺术形式,未来打造沉浸式体验

在赫海龙看来,美术馆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都有着其文化属性、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美育,“我们希望更多的百姓能够走进美术馆,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那么首先要了解百姓的审美需求。”赫海龙表示,仅仅去满足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还不够,“作为美术馆,要更有前瞻性,要走在大众审美的前面,不仅要满足需求,更要探索需求、引领需求。”

比如非遗和传统工艺,有些人觉得这些艺术虽然精美,但总是与生活有距离感,“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才能不落伍,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美术馆就有这样的责任,甚至应该主动出击,赋予艺术时代感,让艺术走出展台,走出美术馆,来到老百姓的公共空间。”

抱朴目前有着陶艺拉坯、拓画等体验式项目,颇受游客的喜爱,可在赫海龙看来,这样的体验还称不上是沉浸式的,为百姓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是抱朴未来的目标。“在声光电融合、全息影像等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我们现在也在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打造更立体、更有时尚感的艺术形式去吸引市民参观。另一方面,我们也将继续邀请艺术大师们走进百姓的社区,从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社区讲座等三个维度让艺术贴近大众生活,也让更多市民走进非遗和传统工艺的世界。”

为年轻“非遗”传承人搭建舞台

非遗传承数千年,如何在新时代展现出茁壮的生命力,也是抱朴一直以来思索的课题。

赫海龙发现,许多传统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尤其是国家级传承人都是年过六旬,甚至七旬的老年人,非遗传承亟需新鲜血液,“传承非遗对于一个艺术家或工匠来说,需要定力,要耐得住寂寞,有些青年人虽然对非遗和传统工艺有兴趣,却因为生活原因不得不放弃,这是现实。但非遗的传承不能没有青年人,抱朴希望也愿意为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去搭建舞台。”

近年来抱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比赛等平台,从展览、宣传、市场等全方位扶植年轻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我们还特别选择了一些有热爱、也有定力的年轻传承人,让他们参与文创设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希望他们能把这条艰难的路走下去。”赫海龙说,“相比老一辈的传承人,年轻人创新能力更强,作品也更有时代感,他们与同龄的大众也更有艺术审美上的联通。相信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抱朴守拙、行稳致远’,会赋予非遗和传统工艺更持久、更青春的生命力。”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