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建成430余座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超8.5平方米
2023-05-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之后的首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1日上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2023年上海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上海植物园举行,上海市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启动。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去年调查记录到10万只次以上的鸭科水鸟,小天鹅的数量也逐步回升到历史高位,接近30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再次出现在长江口;以外环绿带为骨架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已建成430余座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绿道总长度1537.78公里,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貉、小灵猫等物种相继“返沪”,长宁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去年12月,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参加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向世界展示上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效,提升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据介绍,市政府即将发布的新一版生态保护红线将使全市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进一步得到更高质量的有效保护。

在今天的活动中,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貉口普查”的公民科学、讲述大城市里的小虫故事、重建城市里的乡土植物园等9个首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优秀实践案例受到表彰。上海植物园发起成立了本市首个以物种迁地保护为主题的联盟,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海洋水族馆等8家迁地保护单位将协力共同强化对重要物种、生物资源的迁地保育和保存繁育,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与此同时,上海植物园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华泾段、长宁区新泾镇也被纳入到首批全市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未来3年,上海将建成更多类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让身边的生物多样性故事精彩纷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