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海|一个来自北宋的美妆盒
2023-05-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北宋“美妆博主”晏殊在《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中描述了一个女子梳妆的样子: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试想,古人美妆盒会有多精致?上周,我们来到了上海最高的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关于“盒子”的新展:里面既有号称“行走扩香器”的穿心盒,还有“大扑棱蛾子”图案的唐代粉盒,更有需要“考眼力”的黑金描漆方胜盒……它们既是收纳的艺术,也是审美的载体。这些珍贵的盒具堪称历史遗珍,以小见大,让我们得以领略古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精致生活美学。

  ※  自带不同“色号”的粉盒  ※  

·北宋景德镇青白釉凸雕牡丹纹盒(北宋)

如果让一位北宋少女推荐自己的“爱用好物”,那么各种粉盒必然榜上有名。粉盒是古代女子妆奁的其中的一个小物件,由盖和盒身组成以子母口扣合。除了粉盒还有硃盒、油盒、黛盒等,是古代女子日用化妆品,用来盛放胭脂、香粉。它从唐代开始流行,繁盛于宋代,流行于元明清。

通常来说,粉盒只有手掌心那么大。如何能在巴掌大的地方玩出新花样?这件影青盒就是一份完美的答案。这件影青盒来自宋代景德镇。影青,又称青白釉,釉色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淡雅宜人。盒盖凸雕装饰牡丹纹,猛一看会觉得刻法有些粗枝大叶,但是细看,会发现它有细节的表达。比如用篦纹装饰枝叶和花瓣,显得比较细腻。

最有意思的是盒子里面,用捏塑的工艺捏出花卉和三个小碗。在使用时,可以小碗里盛放不同的化妆品。这样看来,是不是与如今的眼影盘特别相似?望着这三口小碗,让人不充满遐想,当年的女子是如何使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来点唇描眉。

在历史上,粉盒的消费对象多为中产阶层以上,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粉盒往往装饰精美或做工精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体现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从这件小小的粉盒中,我们也能看出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精致生活美学。

  ※  唐人为何爱“大扑棱蛾子”?  ※  

·北方窑口青釉堆塑蛱蝶粉盒 (唐代)

相比宋时瓷盒在形制上更为多样,唐代的瓷盒普遍以圆形为主。这件北方窑口青釉堆塑蛱蝶粉盒制作于唐代,年代偏早,青色也没有后来的青瓷那么绿。盒盖形成断面,呈梯形向上凸起,造型较为少见。盖面上有一点彩蛱蝶,为捏塑之后贴在盖面,再施青釉入窑烧制。蛱蝶轻巧生动,蓄势待飞,十分灵动。盒盖为“盝顶”,显得非常丰满。这一时期青瓷盒的盒面堆塑有两类,一类偏黑色,一类偏青色。

这件粉盒的盒面堆塑有两只蛱蝶。蛱蝶在杜甫的诗里就有提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人爱蝶,唐代粉盒常见蛱蝶纹样,因形态不同在艺术创作中也表现得略有差异。数量上来看,或一只蛱蝶偏居一隅,或两只蛱蝶相映成趣,或蛱蝶花卉同时出现,有蝶恋花之意。小小粉盒,意趣非凡,唐人的生活情趣由此可见一斑。

蛱蝶和蝴蝶有何区别?从科学角度来说,蛱蝶是蝴蝶的一种;从艺术角度来看,蛱蝶更多表现为“蛾”。因为蝴蝶身子小翅膀大,能飞得很自由,蛱蝶相对来说飞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北方也常叫它“扑棱蛾子”。不论是瓷盒上塑造的蛱蝶,还是杜甫诗句中的蛱蝶,都是一个美好的意象。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有时候真的不免折服于古人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做得既能市井,又能富丽高端。

  ※  古人最爱的“行走的扩香器”  ※  

·越窑青釉弦纹环形香盒 (唐)

隋唐时,柱香并不流行,香的形式多为香丸、香粉、香饼等。由于香的作用多种多样,香盒应运而生。

讲解员告诉我们,这种环形香盒在今天的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它有一个准确的文学名字,叫“穿心盒”。什么是穿心盒?其实就是字面意思,盒子中间是中空的,呈环形。这种穿心盒在唐代非常流行,材质丰富,一直影响到明代。我们看古典小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对穿心盒的描述。这件穿心盒是香盒,在盒内放置香料,盖好盒盖,随身携带。它设计巧妙,从外侧看严丝合缝,从里侧看盒盖和盒身之间留有一个漏槽,可以慢慢散发香味。因为穿心盒是中空的,从里面穿过一条丝巾,两头系结,既可以随身闻香,又可以作为爱情的信物。

瓷质香盒无异味,造价低廉,储物安全,不易散味。这件穿心盒来自越窑。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到唐、五代达到全盛期。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

此件环形瓷盒外沿紧闭,内沿留有缝隙,用来燃香最合适不过,特殊的造型更方便香气溢出。整体器型圆润,造型罕见,颇具创意。

  ※  暗藏玄机的“画中有字”  ※  

·黑漆描金龙凤福禄寿纹方胜盒 (清乾隆)

展厅里最大的,当属正中心的黑漆描金的方胜盒。方胜即为两个方形的一角相互连接而名,在明清极为流行。这件盒子便为方胜形状,以软木制胎,再刷一层黑漆,待黑漆阴干打磨平滑,以金粉在侧面海棠形开光中绘画“福、禄、寿”纹,布局巧妙,盖与身纹饰连为一体,既可以使上下纹饰统一,也让盖子与盒身的位置固定化。

盒面的文字设计也极为精妙,以山石之中长出的树为主体,枝干呈自然盘曲而成文字;盖面绘龙凤呈祥纹,中间为“寿”字;纹饰在黑漆的衬托下,色彩鲜艳,明暗对比强烈;盒内施红漆,为常规做法,又在盖内正中描金变体花卉纹。整体绘画精致、做工讲究,保存状态一流,为乾隆大漆描金精品。

纵观盒之家族,瓷、玉、石、漆、木、金属等许多材质均被应用。除了用材多样,古代盒具的功能齐备,工艺精湛,纹饰寓意美好,造型充满巧恩,实用性与审美性俱佳。本次展览独辟蹊径,以小见大,以古代各类盒具展现中国自古“尚和合”的哲学内涵与精神价值。本届上海观复博物馆特展“以合为贵——中国古代合具展”展陈出各类盒具。有闺中女子装扮容颜的镜盒、粉盒、胭脂盒、油盒:有文人雅士必备的棋盒、砚盒,印盒、文具盒;以及生活中实用的食盒、香盒、针线盒等等。这些匠心独运、雅致精妙的古代盒具,功能种类齐全完备,用材丰高繁多,制造工艺精湛,开合之问为生活带来使利和情趣,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哲学与美学的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