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书房,收获的不只是书香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随着作家榜版《彼得·潘》译者黄天怡清澈的声音,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不时传出大小朋友的欢声笑语,这里正在举办“一书一世界·书房有约”闵行区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之“与彼得·潘一起走入童话世界”阅读分享会。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有30家“小而美”的城市书房遍布闵行全区,全区实现14个街镇、工业区全覆盖。市民走上几步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服务。本期,就让我们走入其中,展开一场书香之旅吧。
于书香中享受野趣
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本文受访者供图
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位于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区,是上海首个建在公园内的书房项目,建筑面积92平方米,藏书15000余册。书房的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可以将奇迹花园城堡和时令花景尽收眼底。
在此次“与彼得·潘一起走入童话世界”阅读分享会之后,主办方因地制宜,在浦江郊野公园里,还准备了一辆红色小火车,只见它缓缓地驶出葱茏的树林,车厢上摆放着几十本作家榜经典名著图书,以盲盒的形式等着小读者们前来寻宝。在初夏绿意中徜徉,在经典名著中遨游,美妙的阅读体验带给大小朋友别样的“六一”体验。将这样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活动选择在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原来,这里是将原先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而来的,并且开辟了借阅区、自习区、主题区和活动区。虽然面积不大,却是首个拥有主题阅读特色的书房:昆虫、园艺、花卉、自然……读者可以在书籍中感受“万物有灵且美”,书房还布置了科普展示区,向读者展示植物保育及生态修复的过程,以及种类多样的昆虫、植物标本,让读者在自然观察中融入自己的认知世界,这些都创造出了一个天然的童话世界,吸引着更多的读者走进书屋、爱上阅读。
于书香中感受花香
闵行城市书房基金小镇馆。
如果有空可以到城市森林里走一走,看一本书,再来一杯香浓温热的咖啡,不仅可以忘却眼前的烦恼,还能够再度元气满满,这可能就是大自然给予的魔力吧。
作为2022年闵行区增建的15家城市书房之一,位于花加玻璃森林二层的闵行城市书房基金小镇馆一开馆便拥有了超高人气,这个藏匿在一大片森林中仙气十足的透明大盒子,城市与自然在此交融,充满着浪漫与松弛的氛围,让人心驰神往。
从一楼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二层书房尽收眼底。这个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自助式微型图书馆,是连接居民与文化之间的纽带,也是与“花加”品牌共同探索而生的全新尝试,让书香充盈花房,让阅读赋能生活,在花香、书香、咖啡香的氛围中滋养精神、陶冶情操。该馆藏书3000余册,涵盖文学、教育、经济、艺术等领域。馆内设有自助图书借还机实现读者自助服务;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安全门禁等保障书房安全;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与总馆通借通还,市民可以通过身份证或读者证入馆。营业时间内提供全天候的阅览、自修和阅读分享等服务。这里既有林深之处的雅致,也有生活的自在和悠然,鲜花绿植围绕,咖啡飘香,书香作伴,无论是与三五好友小憩还是独处静享,都是极佳的体验。
于书香中欣赏音乐
闵行城市书房古美万源馆。
通透的落地窗让阳光洒在书上,黑胶唱机正播放着抒情的爵士乐,手冲咖啡香味和书香融为一体……2023年年初,坐落在古美路街道万源城商业街区的闵行城市书房古美万源馆修缮一新,向公众开放。在被商业闹市包围的安静一隅,这里是一处集阅读、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生活空间。
于书香中欣赏音乐,古美万源馆致力于打造“城市音乐文化阅读空间”。踏进古美万源馆,满墙的藏书、精美的吉他、别致的唱片墙一一映入眼帘,悠扬的爵士乐和弥漫的咖啡香更增添了浪漫气息。馆内落地大书架容纳了3600余册书籍,馆藏以音乐类书籍为特色,收藏了近500册爵士乐、音乐知识理论、艺术等类别的书籍,同时也收藏了人文社科、法律经济、健康养生、自然科学和亲子少儿类等品类丰富、读者喜爱的书籍。
古美路街道城市书房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把书房打造成读者梦想中的模样,让他们在这里看书,在这里思考,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成长。为更好地发挥城市书房效应,进一步营造闵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氛围,探索大众力量与城市书房的互动、联结之路,古美图书馆积极推动闵行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开展闵行城市书房守护计划,开展特色讲座,邀请知名专家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专业、更有特色的阅读服务。
== 链接 ==
“城市书房守护人”计划发布
记者从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23年,在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的同时,闵行将依托家门口的小微阅读空间,推出贯穿全年的城市书房阅读推广活动,搭建“我与大国重器面对面”“阅游闵行”等阅读推广平台,擦亮“一书一世界”闵行区全民阅读品牌。发布社会力量参与阅读守护行动,通过“城市书房守护人”计划,招募一批志愿团队和个人,通过线上认领、线下值守、阅读分享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书房运营,让更多人从城市书房的使用者变成管理者、推广者,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闵行模式。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