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梦·强国志|高考今日开考,他们带着理想去追梦!
2023-06-07 青年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时刻又到来了!今日,2023年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1291万考生将步入考场,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的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曾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而一年一度的高考,无疑是选拔和培养各方面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都说高考是中学时代的结束,也是崭新人生的起点。经过它的磨砺,有的人进入高等院校,有的人进入职业院校。高考是人生一战,但也只是人生一站!如今的00后学生,越来越多在高中期间就已对自己的志趣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有了初步规划。未来的他们无论选择何种专业投身哪个领域,无论是攀登科学高峰还是钻研职业技能,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从兴趣和擅长出发,为祖国发展助力的自信与坚定。而高考考场,就是他们带着理想追梦的“战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今天,2023年高考正式开考。吴淞中学的杨金鑫同学将带着自己的飞行员梦想走进考场,而他的同学们,也将在三天的高考时间里为各自的理想打拼。对考生们来说,高考也许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但却是自己为理想奋斗的一次经历。

  投身基础学科立志为强国做贡献  

在吴淞中学高三(1)班,说起强基计划,很多同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而这些同学都立志投身基础学科。

金昱祺是一个高挑文静的女生,她喜欢的是物理学科。“我觉得物理比数学形象一些,高中期间一直比较喜欢。”金昱祺心仪的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我们国家现在还经常受国外的技术打压,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中国打造自己的技术,让现在中国一些还落后的领域尽快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同样想报物理专业的还有王海光同学,在他看来,物理学是最接近这个世界本质的一门学科,是探究万物之理的一门学科,“研究它就相当于研究世界一样,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王海光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看科幻小说,也从那时起就对物理特别感兴趣,“我报的强基计划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我们国家现在正大力支持基础学科建设,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面对一些‘卡脖子’行业的时候,需要基础学科的人才来支持,我希望能做出一份贡献。”

吴家祺和刘义哲同学心仪的都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这个学科有一定难度,但也非常有趣,它是非常基础的学科,也是很重要的学科。”刘义哲说。

赵昱景 受访者/图

光明中学高三(1)班的赵昱景同学则选择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从小就喜欢数学物理的他,看到春考时上海理工大学有这个专业,就立即选择了报考,“这是我非常心仪的专业,是中德合作的,会到德国交换学习一年。”赵昱景说,制造业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这个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就是汽车制造企业,“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业这几年正在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我希望能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春考录取后,赵昱景不用再参加秋季高考,但这几个月他并没有闲着,已经开始学习德语,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做准备。这两天,他打算到高考考场为同学们加油打气,“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今天,吴淞中学高三学生杨金鑫将为实现自己的飞行员梦开启新一轮“打拼”——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已经“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面试和体检。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飞行员,这些年一直没有动摇过。”杨金鑫说,自己在大场机场旁边长大,很小的时候心里就立下了当飞行员的志向。在高中选择文理科时,听说飞行员是不分文理的,杨金鑫就选择了自己更擅长的文科,但后来发现,民航院校对物理和化学是有要求的,于是,高二下学期,他毅然决然地转到了理科班。

“刚开始,家里人并不是非常支持,他们觉得飞行员是高危职业,但我很坚持初心,后来他们就尊重了我的选择。”杨金鑫坦言,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其实并不容易,但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快就调整了过来。考虑到民航院校对英语有要求,杨金鑫在高二时就主攻英语,高三时更是全力以赴准备面试。

“我想考的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按照我平时的分数,基本没太大问题,但今年高考的人数多,可能分数也会比往年高一些,所以也还是挺有压力的。”杨金鑫说,其实飞行员并不是“铁饭碗”,即便进入了航校,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为飞行员,因为在学飞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淘汰率,但即便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还是不能让他退缩,因为当飞行员是他的梦想,而他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

纪霖(右) 受访者/图

同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还有光明中学高三学生纪霖。小学时,调皮的纪霖在老师办公室玩闹,不慎打碎了班主任奚老师的一个物品,就在他以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叫家长时,奚老师只是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这个东西不贵,但是你要记住,这里是老师工作休息的地方,不能在这里玩闹。”奚老师温和的处理方式,不但安抚了纪霖害怕的心情,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个教师梦,“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当一名老师。”

此后,纪霖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有一段时间,因为成绩出现波动,他一度以为梦想实现不了了,“但后来还是想再努力拼搏一把。”今年春考时,看到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有幼教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纪霖立即选择报考,最终他被小学教育专业录取。虽然考上的并不是名牌大学,但纪霖并不太在意,因为这离他的教师梦已经又近了一步,“我平时就是一个‘孩子王’,以后当老师的话,天天和小朋友接触,感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老师说】

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考上大学

更要让他们懂得家国情怀

“最近三年来,学生报名强基计划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吴淞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王纬明连续三年带毕业班,他表示,2021届时他带的班里就有同学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上海交大,2022届又有同学进入清华大学,“他们选择的都是基础学科,比如物理、化学、数学、人工智能等方面,我觉得00后学生是心存高远的,也是能够想到国家民族所需的。”

2022年9月,王纬明收到了2022届那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发来的照片,照片上是吴淞中学同样考入清华大学的两位将军校友,“清华大学的开学第一课是让学生参观校史馆,这个学生就给我发来了这张照片,那一刻,我觉得高中和大学打通了,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考上大学,更要让他们懂得家国情怀,要明白考大学一定是要和国家的需求、民族的需求以及和我们这个时代发生最深厚的勾连,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王纬明说。

光明中学学生处副主任田秋华也坦言,学生在进行等级考科目的选择时,会将个人兴趣特长、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对自己做出理性规划,目前理化双选的学生明显增多,“自强基计划实行以来,基础学科也开始受到同学和家长的重视,每年都有一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强基计划的志愿。”她介绍说,去年光明中学的邵宇辰同学就被兰州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了

在光明中学,学校通过开设生涯课堂助力学生进行生涯选择,开展生涯实践和生涯探索。生涯课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兴趣、提升自我能力、培养生涯目标,开启从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学习路径。而很多学生也自愿参加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通过科学系统的软件提供一个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探讨自己性格和兴趣的机会,有意识地在生涯规划时参考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参与以“职业体验”为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走进职场,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基本性质,体会职业的专业要求。

“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目光不仅放在上海的高校,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越来越多的外地优秀高校也走进了他们的视野。”田秋华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