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梦·强国志|市十六次团代会代表王学宇: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
2023-06-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当年在黑龙江大庆的街边,有位叫王学宇的10岁小男孩站在钢材铺前,饶有兴趣地看电焊工烧制铁门。9年后,他获得国际焊接大赛第一名。作为引进人才,他从大庆来到上海,成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一部船舶焊接技师,焊制“国之重器”。在今年4月举行的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他还走上“代表通道”分享了奋斗故事。这名95后至今觉得,在高考前选择焊接技能这条路更适合自己。

6月7日起,全国有1291万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提笔落下绘写未来梦想。王学宇也想和考生分享行业里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只要坚持走下去,你的命运就不会差。

  高考选择  走上技能这条路,也曾动摇过  

中学时,王学宇是在一次次拿到英文、语文等科目的成绩时,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了偏科,所付出的努力不能反馈到成绩上。自己反复衡量,觉得要考一所好大学有点力不从心。王学宇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父亲那时候给他指了另一条路:选技能。“学技能的话,就要比别人先行一步,在别人求学时,你就在技能领域苦练基本功。”

当时全家人还为王学宇的未来开了小会,如果考大学,可以选择机电、数控等专业,但数控等专业对英语有一定要求,并不是王学宇擅长的。父亲看他比较喜欢研究金属材料,觉得焊接是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王学宇从小视舅舅为偶像,他的舅舅就是一位高级技师,也是全国冠军,让他知道当一名高技术的工人也可以成为专家。 “舅舅说过,焊接这条路很辛苦,但能很清楚地判断自己未来的路。那时候舅舅是我的标杆,我想如果能超过他,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广。”王学宇为自己的人生路做了第一个重要选择:走进大庆技师学院焊接专业。

这条路有多苦,只有真正接触了才知道。入学的头一年里,学的都是碳钢材料的焊接,焊接的熔池温度最高达到几千摄氏度,而王学宇与之的距离只有不到半米。每天在烟熏火燎中度过,一天下来,浑身是汗,眼睛干涩难耐,胳膊也时常被烫伤。

“我真的不想学了,太苦了。”好几次,王学宇给父亲打电话,还流露出想去复读再参加高考的想法。但一场国际比赛的经历点醒了王学宇,他才知道自己所学的焊接技术仅仅是行业的皮毛,自己欠缺的太多,“我燃起了好胜心,想把这个行业吃透,不能半途而废。”

  技能成才  先喜欢、后研究、再不断探索  

那场国际比赛就是2014年北京嘉克杯国际技能焊接大赛。当时王学宇已经进入中石油实习,因为年轻、体力好,理论学习比老师傅们快,他被推选参加了选拔赛。3个月集训经历了数轮淘汰赛,对体力和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当时每天连续练习8小时,还要理论学习4小时,他夏天很少穿短袖,因为胳膊上有很多烫伤的痕迹,飞溅的电焊火花,高温环境,王学宇的皮肤变得黝黑。辛苦的汗水换来了开花结果,他获得了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第一名,也获得了上海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扎根于电焊领域,王学宇才知其精深。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焊工艺数不胜数。“在这上百种手法中,每次找到最适合的手法并不容易,只能一个个研究、探索。”

焊接也是精细活,就如焊前准备的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大厚度钢板和铸钢件这类材料焊前都需加热,每层每道温度都要控制,若其中一层忘了测量温度,将导致整个工件报废,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换板、气割、打磨、火工,装配,“所以焊接并没想象得那么简单,缺少细心做不成事情。”

技能是最为公平、公正的,没有人天生适合一个行业、精通一项技能,王学宇说,他经历了“先喜欢、后研究、再不断探索”的过程,“焊接是个埋头苦干的职业,但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艰苦学习努力工作,也一样能为上海、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工匠精神  将每一件产品都当工艺品来做 

回看王学宇在上海所获得的成就:2016年获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第一名;2017年获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被评选为浦东十大杰出青年,入选市青联委员。

就在今年4月举行的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他作为9名青年代表之一走上“代表通道”,手拿广西舰模型分享了焊制“国之重器”的青春故事。“我参与了广西舰的制造,军舰的焊缝有成千上万米,都是我们一分一毫烧出来的。焊缝不能有一毫米气孔夹渣裂纹,要求非常高。当看到一条条焊缝从我手中形成,一艘艘巨轮驶像深蓝,我深感自豪,这是我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王学宇庆幸当年高考时,自己选择技能这条路,也感谢没有半途而废的自己。

一直在技能路上钻研,王学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越深刻,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要专业、够细心、保质量,不断地追求探索,把每一件产品都当工艺品来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能解决,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专业的积累。也要将每个细节都当做最重要过程来做,工艺品就是把每个细节精细化,这就是工匠精神。”

>>>对后来者的建议  

找到行业标杆,为之不断努力

如何选择学习一门技能?

在王学宇看来,除了兴趣之外,入门前还需要了解这一技能学成后,会进入什么行业,能不能吃这份苦,“现在有互联网优势,信息多样且畅通,有志于走技能报国的00后可以先查阅信息了解后再做决定。”

如何坚持走下去?

王学宇说,要学着找到行业的标杆,只有和行业顶尖的技能人才多接触交流,才知自己的欠缺之处和提升的空间,“所以要去大企业实习,有机会接触到行业标杆师傅,师傅的传帮带对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技能只有在不断比拼、磨炼中才有进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