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为人民创作,让人民成为主角
论坛现场。青年报记者 常鑫 实习生 雷芷涵 摄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发展呈现精品化与多样化的趋势。这与电视剧人镜头下沉,关注时代,向历史和生活谦逊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如何推进剧集创作生产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如何创作出兼具时代性与艺术性的精品佳作?如何找准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方向?昨天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论坛”邀请优秀电视剧的主创代表及平台代表,围绕“新时代国剧精品化与多样化”展开探讨。
青年报记者 郦亮
电视剧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为未来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包括电视剧的创作。国家广电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电视剧人都应该认真学习这个讲话,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前进方向。
“应该说,总书记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坚定和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高常力透露,总局未来5年已经规划了100多部重点选题,而且在不断更新,这些重点选题正是人们常提的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重大未来。
一个行业要取得发展,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人。高长立说,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大军。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近年来我们也在力推各方面的培训教育相应的工作,从总局来讲我们办了系列的培训班,有精品创作的培训班,有演员和经纪人的培训等。”
电视剧人才的培养,是昨天论坛与会嘉宾探讨的重点之一。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总编辑王娟说,内容是灵魂,平台能走多远取决于有多少好内容可以留下来,所以创作端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要尊重创作者,要信任作者,给他们足够的空间。”王娟说,“《漫长的季节》的年轻创作团队,他们在创作思路上面的微创新以及他们在很多细节上的设计,我觉得本身他们就是带着突破,要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触动这样的一个追求来做艺术的。”
电视剧应更多关注当下
虽然电视剧的题材可以很广泛,但是在《县委大院》的编剧王小枪看来,电视剧还是应该多多关注当下。他说现在众多影视剧以贴近现实的题材进行创作,把观众带进了一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近在咫尺的故事之中,反映新时代中国文艺,刻画人民生活,讴歌人民的奋斗。
“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无数鲜活的故事素材都藏在生活的缝隙里,藏在泥土之间,藏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在王小枪眼里,《县委大院》无疑就是对总书记讲话的一次有益实践。“我曾经以为生活只是剧作家的一句口号,曾经以为生活的意义是形式大于内容,曾经以为想象力可以大于一切。但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我越发发现体验角色生活是最必不可少的,我也希望所有的创作者都能真正扎根于生活和角色来创作。”
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说,今年是湖南卫视金鹰剧场20周年,他们也思考未来电视剧题材的选择。除了常规的主旋律、古装之外,他觉得当代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影视剧行业对此的关注又很少。“我们需要进一步把视野打开,把镜头下沉,寻找到符合当下观众,当下时代发展,能够做到给大家带来启迪的作品。”
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书记夏晓辉认为,现实题材影视剧应把握好小人物和时代感之间的关系,应该聚焦到具体的故事,因为一个好的电视剧一定有好的故事,只有人物,没有大的时代背景,那电视剧也是孤立的,也是苍白和悬浮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