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文艺书邀”为读者和作者搭建沟通桥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上海是中国的出版重镇,每年都会推出大量优秀书籍,但是,除了上海书展和签售会等少数几个平台,读者与作者、编辑很少有机会见面,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满足不断提高的全面阅读需求,上海图书馆推出“文艺书邀”活动,邀请作家、译者、资深编辑推荐新作佳作,在读者与出版从业人员间搭起沟通的桥梁。6月24日,上图讲座“文艺书邀”活动在上图东馆推出2023夏季新书推介。
上海著名作家孙颙这次在“文艺书邀”中一口气拿出了《拍卖师阿独》《哲学的瞌睡》和《爱因斯坦的头发》三部长篇小说。这是孙颙自2019年出版《风眼》一书之后,暌隔四年,推出的“奇思小说系列”。其实每部小说都不算长,但却短小精悍,用奇思勾画塑写当代传奇。据介绍,这三部小说中,孙颙分别涉及了拍卖界、学界和集邮界三个领域,写了“众人皆睡我独醒”的状态,发人深思。
应该说,虚构类小说是这次上图讲座“文艺书邀”的一个亮点。除了孙颙,畅销书作家唐隐这次带来了现实主义心理悬疑长篇小说《流金》。唐隐过去写古代题材小说比较多,她的《大唐悬疑录》简繁体实体书总销量已达50万册。这次在《流金》中,唐隐把视线拉回现代,讲了一个发生在现代的都市悬疑故事。上海作协青年专业作家王若虚的《狂热》以2000年到200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背景,写了一群文学青年成长的故事。此外还有张玲玲的《夜樱与四季》、三三的《晚春》、程永新的《穿旗袍的姨妈》、李婷的《在小山与小山之间》等等。
非虚构纪实作品也是“文艺书邀”推介的一个重点。摄影图文集《消逝与眷恋》汇集了22组作品,主编邀请22位摄影师提供关于城市的影像作品并“盲配”22位作家对此进行更拓展性的深度表述,是一份忠实且饱含温情的记录;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楼巍的《维特根斯坦十讲》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写得很好看,即便不懂哲学的人也可以饶有兴味地读下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古籍收藏大家韦力所撰新作《觅画记》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的第七辑,他穷五年之功,行走探访上万公里,集结撰写而成。这部书一函四卷、厚2300页。
现场,一些读者向记者表示,这些著名作者过去大多只是在新闻里看到,这次他们台前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也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了解,“文艺书邀”由上图讲座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之前已经举办了春季新书推介,按照计划,今年还将有秋季和冬季两次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