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乡村孩子播撒合唱种子,这个合唱帮扶共建项目首邀乡村教师来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的高校合唱帮扶共建项目已经持续了6年。之前该帮扶共建项目的志愿者们奔赴全国各地,为美育薄弱地区和原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师生提供合唱指导工作。而今年他们则是将乡村教师们请到了上海展开共建,希望通过几天的交流提升,传播合唱的种子,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感受合唱之美。
自2017年以来,高校合唱帮扶共建项目的志愿者们奔赴江西、陕西、贵州、浙江、山东、湖南6省,为23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希望小学开展帮扶共建活动,1400余名当地师生得到了直接帮助,录制了18首音视频,举办了两场爱心音乐会,完成了两册近600页的帮扶报告。
今年的帮扶共建他们决定改变形式,由过去志愿者“走出去”变为把乡村教师“请进来”。共有174位乡村教师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得以来到上海,与合唱界权威专家展开交流。其中80后90后乡村教师超过九成。主办方告诉记者,一位乡村教师就可以提升一个学校的合唱水准,过去“走出去”的时候,志愿者数量有限,帮扶共建的覆盖面也会受到影响,现在把乡村教师“请进来”,帮扶共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会大幅度提升。
在这几天的交流期间,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13位专家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展了三大板块,15场35个学时的紧张教学,对乡村教师们倾囊相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吴学霆表示,上音附中既要为国家培养高水准的音乐人才,又要关注和支持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接下来,高校合唱帮扶教材及配套资源的更新,以及论坛专家线上指导的持续开展都将持续拓宽本次论坛的外延,推动乡村美育的发展。
授课老师、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说,这些乡村教师长期扎根于祖国各地,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乡村学校美育的发展,他们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先锋。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歌声,让一个个留守儿童感到温暖,在心中种下一颗颗阳光的种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