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愿意学,我免费教”!这个西语班“不一般”
2023-07-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图、视频

7月的第一个周六,一位78岁老人早早便来到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等待新学期学生们的到来。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老人陆陆续续等来了近80名学生,学生们大多数是20出头的年轻人,这让他又惊又喜,“怎么这学期来了这么多人?”

老人名叫秦建新,1965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72岁从高校退休后便一直面向社会免费教授西班牙语。2018年,他来到上海,把公益课堂开在了家对面的社区睦邻中心;如今,在几位Z世代学生的帮助下,秦老师的免费西语课堂通过社交平台的传播,吸引了更多人的报名,这场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十分暖心。

  “我教你们本领,你们替我做贡献”  

7月1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看到十几位学生围坐在秦建新旁听他讲述报名学习的各种事项,桌上的报名表上醒目地写着“免费教授西班牙语”。

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免费教学生时,秦建新说:“当时国家教我也是免费的,现在我还给社会也应该是免费的。”这位78岁的老人笑称,自己已经没有太多力气给国家做贡献,但通过把本领教给年轻人的方式还可以继续“发光发热”,“他们用从我这里学到的本领去工作、去深造、去给国家做贡献,就算是我还能继续做贡献了”。

这样一位拿着老年机、用一个蜂蜜瓶做水杯的简朴老人,已经坚持了近4年的西班牙语公益教学。每周一次两个小时的课,一学期六个月。“学习1年左右,基本语法、会话就没问题了。”秦建新向记者介绍。

学生们围在秦建新(右)身边听他讲上课的注意事项

据秦建新回忆,在上海的过往6期课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周边各所高校的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有好几位同济学生,他们在我这里锻炼了西语,后来去西班牙留学了,现在都回国工作了”,说起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把西班牙语派上了用场,老人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陆续前来报名的有大学生、有白领、有带女儿一起来的妈妈、还有60多岁的退休阿姨……通过报名表,记者发现,前来报名的学生中,最小的10岁,最大的61岁,大多是20—25岁的年轻人。有人本来就有学西班牙语的打算,有人有留学的规划,有人想去欧洲和南美洲旅游……一位家住附近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是学设计的,喜欢高迪的建筑,一直有一个去巴塞罗那读研深造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工作后渐渐只能把这个梦想埋在心底。她看到家附近有老师免费教西班牙语的宣传单后,“心底的梦想再次被点燃了”。

“年轻人愿意学,愿意信任我教他们,我很感动。”看着源源不断到来的第七期学生,秦建新坚定了要把这堂西语课讲好的信念。

报名表上醒目地写着“免费教西班牙语”

“我们想帮老师把这堂课上好。”

在报名现场,许多前来的学生纷纷向记者表示,他们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秦老师往届学生发的宣传信息,出于好奇来这里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事,如果是真的,自己一定会珍惜机会,跟着老师一直学习下去。“虽然现在网上有各种自学的视频,但还是线下上课更有学习的氛围,能随时向老师请教。”一位学生说。

同济大学研二在读的萌萌曾帮助秦老师在社交平台宣传,据她介绍,由于秦建新老师不会用智能机、不会上网,往期课程报名的人数基本只有十几人,多为住在附近的市民和周边的大学生。上学期上到最后,有几节课只有一两位学生,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同学都觉得收获颇多,“我自己年初完全不懂西班牙语,上了18节课后,现在西语已经入门了”。

往期学生多为杨浦各高校的学生

当看到老师因为来上课的学生人数而沮丧后,萌萌等人便产生了帮老师宣传的念头。“我们想帮帮老师,让更多想学习的人知道这个机会。”作为年轻人,学生们开始利用自己熟悉的社交媒体等渠道帮秦老师发帖宣传。

“以往都是在学校的论坛里发帖,宣传的范围很局限,这次尝试在社交平台上宣传,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萌萌向记者表示,帖子发出后她们账号后台的私信每天都爆满,她们甚至还收到了不少外地网友私信,希望秦老师开网课。

“以后你们都是我的老师了,我要向你们学习使用网络。”出乎意料的报名人数让年近80岁的秦老师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老人帮助年轻人强本领,年轻人帮助老人传递善举,帮助更多想要进步的人,这场互帮互助让人感到十分暖心。

陆续有人带着西班牙语教材前来报名

  “教室不够坐了,怎么办?”  

看着前来报名的人数越来越多,秦建新老师和自发宣传的同学们却犯了愁——前来报名的人数远远超出了社区睦邻中心教室能容纳的人数,这堂公益课应该开去哪里?

社区睦邻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原本每周一次十几个人的小课堂开在社区睦邻中心,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前来休闲的居民,他们一直也非常愿意为这样的公益暖心课堂提供便利,但这一期前来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社区睦邻中心场地能承载的范围,这让他们也十分为难。

“来多少人我都教,我们再找找教室,总之要让报名的人都有机会学习。”报名现场,老人坚定地表示要克服困难把这堂课开下去。

“我们都去找找教室吧!”“我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可以帮老师拍摄剪辑教学视频,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上课的时候我可以帮老师做直播”……在场的年轻人们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大家都表示想让这堂公益西语课不仅开得下去,还能惠及更多人。

“趁我现在还教得动,多发挥点余热,多教几个学生。这六个月是最后一期课咯,以后身体不行了,想教也教不动咯,我还是想把最后一期课讲好啊!”报名结束,离开的秦建新步伐有力,老人质朴但坚定的话语让人感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