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学会像我妈那样给我包饺子”,青年科学家展望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多彩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如果一个机器人只会侧空翻,我天天看它侧空翻么?”7月7日下午,在具身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青年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不仅问题有趣,他们就具身通用人工智能(embodied AGI)相关领域成果的展示和演讲也十分接地气,现场观众笑声连连。
构建人形通用智能机器人
“最好的具身通用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要真正能在物理世界行动,有一个具身的本体是必不可少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宇认为,人形机器人才是最佳的具身通用机器人,而要构建能做更多事情的人型机器人是最复杂的,因为它的集成度是最高的。
怎么理解这里所讲的集成度呢?比如,无人车只有移动的能力,机械臂只有操作能力,想要让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一样做事情,那么就需要把所有这样的能力的硬件集成起来,然后用软件把各方面结合起来,这就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困难。陈建宇在现场为观众展示了具体的组装过程。
AI对齐:创造每个人的智能
“让AI和我想法一致”
强化学习是什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解释说,强化学习非常厉害,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强化学习解决。以游戏为例,无论什么游戏,AI强化学习都可以赢过人类。
那什么是对齐呢?为方便理解,吴翼举了个打牌的例子:“我打牌的时候不一定要赢,但一定要把‘炸弹’丢出去。AI和人不太一样,它是个超级厉害的模型,每一局都能赢,但不一定会把‘炸弹’丢出去。让AI学会优先把‘炸弹’丢出去而不是优先赢,这就需要让AI的目标和人的目标对齐一致。”
介绍了团队的相关成果之后,吴翼总结道,希望通过强化学习和对齐,让一个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最终成为每一个人定制化的助手。
具身控制中的泛化能力
“让机器人学会像我妈那样给我包饺子”
“如果一个机器人只能侧空翻,我要它干嘛?我天天看它在家里表演侧空翻吗?”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许华哲说道,“我们的梦想是大家都有通用的机器人,可以在1000个不同的环境里给我们做1000种不同的任务,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机器人。”
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很难。许华哲继续解释道,在干净的环境里面机器人要做到就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例如家里的冰箱。“所以机器人要需要泛化,什么是泛化?就是要在这样的场景里面,在这样乱七八糟的环境,机器人都能做这件事儿,这就是机器人的泛化。”
许华哲分享了要实现机器人泛化在家居场景和厨房下可以解决的三个小问题。一是教AI识别物体的纹理颜色外观,二是物体的位置“我东西东倒西歪的放着,你不能就不会用了吧?就像我妈经常跟我说的,‘酱油瓶倒了你都不知道服务’。三是,如果番茄酱是半固体半液体要包一饺子,要和面团儿,不同的这个物体类型是不是也需要换?”
随后,许华哲展示了团队一步一步教AI机器人包饺子的过程。“不能像是速冻饺子那样包饺子,要像我妈给我包饺子那样包。”他笑着说道。于是,机器人就要学会使用厨具、按扁面皮等一系列任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