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被撤销的“绝版”毕业生,如何顺利就业?
2023-07-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蒋文婕/文、图

4月以来,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话题频上热搜,相关新闻显示: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年度新增撤销专业925个,创历年新高。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统计,去年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有27所高校,数量最多。紧随其后,撤销公共事业管理(23)、市场营销(22)、信息与计算科学(21)、广告学(18)等专业的学校也较多。

透过数据的增减可以从中窥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趋势和规律,高校专业撤并也是社会动态发展的晴雨表。专业被撤销对“绝版”毕业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该如何调整心态,顺利就业?近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几位专业被撤销的毕业生,一起听听他们的就业故事。

    培养兴趣 及时明确规划    

通过统计,记者发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双双成为撤销学校最多的学科之一,但,“信息”“计算机”这些关键词,难道不是近年来的热门吗?

“学的东西很多很杂,好像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也没学。”浙江某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目前正在一家互联大厂做运营的小林回忆,被调剂时她并不了解这个专业,只觉得未来的发展跟互联网紧密相关,可能是个好就业的热门专业。

等小林实际学下来却发现,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信管专业融合了数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经济学,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学得“杂而不精”的困境。“比编程能力不如正经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管理学又缺少具体的‘对口’岗位,企业怎么会将管理岗位委以应届毕业生呢?”小林坦言信管专业就业的尴尬境地。

毕业后能否找到对口的工作?转型该怎么转?自己能不能胜任其他领域的工作?这些问题是小林因为专业而迷茫后经常思考的问题。“发现专业不是很有就业竞争力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尽早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深思熟虑后,小林给出了回答。

据小林回忆,大一时她就发现自己对编程的课程没兴趣,而是更喜欢偏管理的课,所以很早就没有强迫自己往计算机这个方向走。“实习经历很重要,决定你毕业后就业难易度的,一方面是学校含金量,另一方面就是实习经历。”通过几段不限专业的实习机会,小林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得益于在专业课程里培养的对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小林做起互联网运营得心应手,并且在毕业前夕顺利通过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校招面试。

小林的同学们目前有人在电商平台做数据管理,有人在做大数据开发,有人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有人甚至在做电商主播……总结自己和同学们的就业经历,小林向记者表示,专业本身只是一块进入每个领域的敲门砖,不必用专业给自己“设限”。“现在很多岗位招人都是不限专业的,可以大胆地迈出第一步试试看”,在小林看来,就业最重要的是敢于去尝试,培养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并及时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明确的规划。

    保持学习 拥抱更“新”的可能    

“未来没有哪个技术会一直吃香,学一门技术就可以做一份安稳工作的时代永远过去了。”某双一流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2年的黄思,目前正在广告公司从事AI训练师的工作,“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掌握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是他在就业求职中体会到的心得。

对于专业的被撤销,黄思表示理解,“本来觉得只要有市场就肯定需要营销,总不至于就业难,但是市场营销适合的岗位大多是没有专业门槛限制的,竞争太大了。”黄思坦言,和大多同学一样,在求职时自己看过很多感兴趣的岗位,但都由于学得“不精”且缺乏经验被拒绝了很多次。

毕业后的2年内,黄思辗转了三份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在做AI训练师之前,他从事过公关、销售。在他看来,和其他有针对性岗位的专业不同,市场营销专业对口的岗位尤其需要保持学习的能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产品,只要是去到新公司都免不了需要学习。不断锻炼的学习能力让黄思愿意去接受各种新事物,如今,通过早早地尝试使用AI工具,没有学科背景的他已经赶上了技术发展的浪潮,最终顺利转型。

“其实也不难,AI训练师就类似于一个辅导员或者说一个老师,要把学生不会的这些题目找出来,并且告诉他准确的答案,然后不断去训练他,建立一套和AI对话的规则。”黄思向记者解释AI训练师的工作内容,据他回忆,应聘时用人单位比起学科背景更很看重有没有实践经验、是否有跟AI“对话”的能力。

“谁说我的专业白学了呢?起码在大学校园里就锻炼出来的沟通能力至今都在让我受益。”黄思笑称,专业被撤销或许是一种已经完成的“淘汰”,但同时新技术、新知识的大门也对所有人平等地敞开,想要在未来不被继续淘汰就要及时向前看。

回忆就业求职的经历,黄思表示,保持思考、学习能力,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变化是他面临各种竞争不崩溃、不焦虑的基础。“这个时代的风口是时刻在变化的,也许你学的技术过了三五年就被新技术淘汰了。但通过学习积累的通识基础、慢慢沉淀的思想是不会变的,能够伴随你走过一个又一个变化,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风口和浪潮。”

  ==  专家观点  ==  

放松心态、面向未来培养复合能力

从两位“绝版”毕业生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调整心态对于专业被撤销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日前,记者就“绝版”毕业生如何调整心态、顺利就业这一问题采访了武汉大学、上海市大学生就业促进中心相关专家及某500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

在受访专家看来,高校专业的增减变化本质上服务于学科目标和社会需求,但由于不少高校在设置时缺乏长远规划,仓促“上新”,致使专业名目繁多,需要不定期“修剪”。伴随专业调整的还应有反思,设置专业时不应一哄而上,撤销时也应慎之又慎,引导学生保持平常心,避免学生因专业被撤销而限入沮丧和迷茫。

“从企业角度,除一些特别专业技术岗位之外,其实更注重应聘者的个人品德、工作态度、综合能力等软实力。”某500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指出,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必因为专业被撤销而认为“白费”了4年时间。通过大学系统的学习获得敏捷的思维能力、清晰的表达、独立的人格、拼搏努力的韧性在一些用人方看来比学科背景更重要。

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跨专业就业已成为常态,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根据58同城、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大学生跨专业求职占比逐年增加。实践证明,通过本科阶段综合能力的培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快速胜任多种岗位。当前社会更加强调复合型人才,一岗多用,因此,高校毕业生可以大胆尝试跨界就业或考研,不同的专业背景往往可以更快适应工作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上海市大学生就业促进中心的相关专家分析,一些被撤销的专业本身依然在就业市场大有可为,但由于某些高校师资缺乏或课程设置不科学,并不能解决市场真正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明确大学课程并不是“没有用”,只是需要结合最新的社会发展进行更新。另外,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积累不断加速,劳动力市场进入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发展时期,呈现VUCA(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的阶段特征,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新职业将不断涌现,也带来了更多的岗位机会,需要学生及时关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与工作相当的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而不是寻找与现有能力相当的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蒋文婕/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