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唐尚珺们,“向前走,别回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7月19日,今年第15次参加高考的广西考生唐尚珺表示,自己已被华中师范大学退档,后面将争取补录。对于这位“高考奇人”,大家对他的选择一直争论不休。此前,他曾经放出报考清华大学的宏愿,曾经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相继录取过,却出于各种原因皆放弃,十余年一直在反复进行高考,以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在今年,唐尚珺在高考时明确表示,今年是他最后一年的高中生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将进入大学学习,就读师范类专业。
15年的备考,无疑可以翻拍一部现实版的《漫长的季节》。面对这个15年一意孤行“高考奇人”,他的对与错是无法被简单定义的。他有选择的自由,他也在承受这种选择的代价。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压力只能自己背着。说到底,唐尚珺和其他参加高考的学生本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向往清华还是中科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梦想。但是持续15年只此一事反复复读反复高考,这种选择却超出了大多数人理解的常识。
从一个方面来说,唐尚珺是社会的孤例,映射了当一个人做选择,尤其极端选择时,其周边的非功利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纵观社会评论,大部分网友只是劝他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或者是批评他占用了高考的资源,但少有人关注过他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和他如此孤绝的内外因。从新近披露的信息,如今他能想得通,自己都承认要走出来,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现实中,围观吃瓜看客很多,能有效构成一个人咫尺帮助的良性建议力量却很匮乏。我们总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就承认了这是一个零和博弈。而高考不应该是一个零和博弈。我们既为能够“上岸”的天之骄子感到喜悦,也应为那些失利的考生形成兜底,帮助他们重新接纳自己。这不是简单地多开几个复读班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全社会、整体性的合力和托举。
从另一方面来看,唐尚珺又并不是社会的孤例。人的前半生是靠激情活着的,我们用来勾勒未来的,是梦想而不是现实。但当青春的幻想与现实的铁板撞得支离破碎时,我们很多人和此时的唐尚珺一样,才惊觉已经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是稀里糊涂等待生活的全面进攻,还是在挫折中重新立志,再度矫正自己的人生航向,开始人生的下半场,这是一道人人都要做的主观题。
纵观唐尚珺今年高考选择的几所师范大学,并结合他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我们仍应该钦佩唐尚珺能做出这个选择。看他的一路经历,这个志愿反映了他想把自己的得失经验与教训传递给未来的学生的一种善意。
在遭受现实的“毒打”后,如果能够重新燃起梦想和希望的火焰,相信就会更加坚定,更加理性,也更加耀眼。而在机会还未来临的时候,在“唐尚珺”们来到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也期待多一些支持的力量,让他们有勇气,在时间的列车从身边驶过时,无悔地追着过去的自己喊一句:“向前走,别回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