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70名上海青少年奔赴丹东市寻访先辈足迹
2023-07-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一切行动听指挥,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自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国防知识,增强自己的国防意识……”7月23日上午,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走近边防线 祖国边疆行”暨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出征仪式,来自嘉定二中的营员汤雨涵向所有营员发出了倡议。出征仪式后,从全市选拔出的70名青少年奔赴辽宁省丹东市实地踏访,寻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出征足迹。

1950年10月,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于1953年7月27日,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70名上海青少年带着上海20多万青年学子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奔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征地——辽宁省丹东市,开启“赴祖国边疆、忆革命先辈、感军人之魂”红色国防育人之旅,通过实地探访,亲身感受先辈的爱国心、爱国志、爱国情。

“走近边防线 祖国边疆行”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自2013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如今已经走到第11个年头,已然成为上海市青少年国防育人一张“厚重的名片”。多年来,主题活动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领,以增强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军深厚情感、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崇军尚武思想观念、尊崇军人价值理念、强国强军责任担当为目标追求,通过深入祖国边疆军营、革命烈士陵园与边关国门哨卡这一沉浸式体验学习方式,引导莘莘学子真情体会老一辈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切身感受中国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钢铁意志以及人民子弟兵驻守边防、捍卫边疆的忘我精神与奉献情怀。

出征仪式上,学生代表为三位烈士家属送上了鲜花。烈士家属饶政刚说,70年前,自己的父亲就是从上海奔赴朝鲜,不幸于当年3月21日牺牲在朝鲜前线。他激励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父亲13岁参加红军,几十年战斗生涯,最后血洒朝鲜战场;他自己16岁走出校门,踏进部队,保卫祖国的海疆。“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坚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天同学们也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在你们即将踏上丹东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旅程之际,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信念,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

营员代表、嘉定二中的汤雨涵同学表示,作为年轻一代,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今后的5天,我们将深入实地寻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出征足迹,学思践悟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这于我们而言将会是特殊的一课,这一课我们将经历平时难以经历的艰辛,也必将获取在教室无法获取的知识。”

“希望70位同学,能够通过‘走近边防线 ’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学习,真正理解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一辈革命先烈身上承担的使命、心中的信念以及他们身上涌现的精神,切身感受老一代革命军人及长期驻守边疆现役官兵艰苦异常的付出,以及他们始终为国忠诚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勉励同学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志存高远,努力读书,为民族、为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贡献一份最坚实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