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徐汇全力推进26万方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方旧住房修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城市更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徐汇区专场。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徐汇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提升城区功能、激发创新活力、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有关举措。徐汇区区长钟晓咏等领导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推进太平洋百货和第六百货整体更新
据曹立强介绍,“十四五”期间,徐汇先后实施了两轮“5+1+X”城市更新行动。第一轮主要集中在徐汇滨江地区,以成片土地收储为主,涉及用地面积285公顷,预计年内将基本完成。所以,今年启动了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更新项目108个、涉及土地334公顷,通过更新,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半个月前,徐汇召开了十一届区委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五大功能区,也就是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徐汇中城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要通过进一步摸清土地、人口、载体等资源底数,优化资源配置,使每个功能区的特色更加鲜明。曹立强介绍说,徐家汇是徐汇的名片,近两年,随着徐家汇中心、天桥连廊、徐家汇书院等标志性项目的陆续呈现,已经看到了商圈更新的初步成效。近期,还将推进太平洋百货和第六百货的整体更新,引入国潮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商圈持续蝶变升级。
在此基础上,这次徐汇提出要打造大徐家汇功能区,就是以徐家汇商圈为中心,向北连通衡复风貌区,向南拓展至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复旦上医等丰富的科创资源,使徐家汇作为中央活动区的功能更加复合,能级不断提升。
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徐汇作为中心城区,总体上交通是非常便利的,但南北差距依然比较大,中梗阻的现象比较明显。曹立强介绍说,今年,徐汇实施了“六纵”路网计划,重点辟通6条南北通道,同时,优化五大功能区配套道路,全年共开工31条道路,促进人流、物流高效循环。
规划建设6个“科创街区”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曹立强介绍说,徐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集聚,以创新主体为圆心,推进周边城市更新,打造更加开放的载体空间,加深校区、园区、街区、社区的互动融合,为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硬支撑。
一是开放科创街区。徐汇主动对接区内高校院所,全面梳理科研用地和相关载体,通过城市更新,将现有的83万方建设体量,逐步拓展到240万方,来支撑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将规划建设6个“科创街区”,包括枫林生命健康、漕河泾数字技术、环交大人工智能、环华理生物材料、视听器械、营养健康等等,通过科研机构内部及周边更新改造,共同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科创载体,把具有实验室功能的孵化器装进去,在人员、设备、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共享,既满足机构自身就近转化需求,又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在此基础上,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交大、复旦、中山医院等合作,探索做强概念验证中心、临床研究管理中心等平台,发挥10亿元区域科创基金投早投硬作用,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二是焕新科创园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上海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徐汇积极探索园区二次更新,设立上海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动华美达、申能等重点项目,约48.6公顷土地更新,重点建设漕宝路科创轴带,联动上师大、应技大、上海自仪院等创新主体,试点“工业上楼”制造模式,打造链接漕开发和徐汇滨江的功能纽带。同时,在徐汇南部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园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三是保障人才安居。为了让创新人才安心扎根徐汇,徐汇一手抓职住平衡,在徐汇滨江、漕开发、南站枢纽等人才集聚区域,持续扩大人才公寓供应量,预计未来3年新增超过8000套。
全力推进老旧房屋改造
徐汇区是老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住区是老旧小区。曹立强介绍说,“十四五”以来,徐汇已经完成了剩余的800多户零星旧改,正在全力推进26万方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方旧住房修缮,分三年滚动实施。坚持全要素治理,同步实施绿化提升、停车位改造、加装电梯、雨污混接等民生实事。
其次,徐汇正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打造邻里汇升级版。通过梳理人口结构、资源分布、居民需求,把全区分成40个片区,全覆盖建设片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把社区食堂、社区菜场、社区卫生点、社区商业、社区体育、社区文化的功能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的“生活盒子”,满足全年龄人群需求,尤其是“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照护。
>>>相关链接
徐汇全力打造“一江一河”新亮点、人民城市新地标
作为徐汇滨江城市更新的“代表作”之一,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坐落于黄浦江畔徐汇滨江,同时也是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中心原为徐汇滨江规划展示馆,以展览展示功能为主,于2020年底启动空间整体更新,通过原拆原建、增设服务功能空间等方式进行第一轮改造提升,于2021年6月启用。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光宇介绍说,2023年一季度,为进一步回应滨江市民的需求,中心启动第二轮综合功能提升,于2023年7月完成。该中心不仅实行“朝七晚九、全年无休”工作机制,已累计服务3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全力打造“一江一河”新亮点、宜乐宜游新空间、人民城市新地标,以“小阵地”做好城市更新“大文章”。
在面向滨江各类人群常态化提供6大类、20项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本次功能提升聚焦滨江沿线市民游客呼声强烈的用餐需求,增设惠民亲民的“徐汇滨江市民食堂”,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厨房扩建、煤气接入、电力扩容等工程,确保档口全天候提供“锅气十足”的三餐,试运营以来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滨江跑者“回家吃饭”,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打卡品尝。
杨光宇介绍说,同时,此次升级还统筹优化了“水岸讲堂”“咖啡公益空间”“灯塔书房”“户外职工爱心加油站”“跑者驿站”等空间,升级24小时便民服务厅,拓展二楼水岸露台(由108平方米增加到185.8平方米),还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完善暑期亲子类、少儿类兴趣体验服务等,凝聚人民群众,共享滨江品质生活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