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服务平台·暑期热线丨屡有学生兼职被骗,他们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2023-07-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不少学生都有暑期做兼职赚点零花钱的想法,发传单、做礼仪、主持、充场、群演等,是市面上常见的兼职需求,也是学生在暑期最容易找到的兼职。然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拨打12345市民热线求助,称自己在寻找兼职、或者兼职的过程中遭遇骗局,更有学生表示屡在同一家中介公司被骗。学生群体究竟该如何防范兼职骗局、保障自身权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 案例 】

屡有学生在这被骗,少则600多则1000元

7月24日,在上海读大二的学生小吴告诉记者,有人通过BOSS直聘App添加她微信,声称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莘建东路58弄1号的上海嘉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兼职招聘,对方号称是该公司人事,发微信告诉她:“你好,我们这边在招日结兼职岗位。有展会协助、礼仪、理货员、充场嘉宾等兼职。”

该人事随后询问了小吴的空闲时间,并邀请她去往现场面试。“去了后发现有很多学生都在那里,也有家长在,我就挺放心的。”据小吴回忆,她去了那家公司后,工作人员“会洗脑,让我们交钱,表示每天都有兼职活动可以安排,兼职收入在100元到500元之间,说交的钱是吃饭的钱和某些兼职活动的服装费。”

想要顺利找到兼职的小吴当时没有起疑,签了合同并交了600元人民币,但事后她发现:“他们当时说的话完全是欺诈性的,因为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样,很多活动是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根本不需要交所谓的饭补和服装费。”目前,小吴尚未拿回600元,合同上写道,如果主动解约,仅退180元。

其实这家公司就是一家中介公司,从小吴分享的该公司通告部工作人员的微信朋友圈来看,提供的均为一些在其他普通渠道也能获得的兼职资讯。小吴告诉记者,她还加入了其他免费的兼职信息共享群,发现这家公司提供的兼职招聘信息,基本上在群里都有发布,均为免费共享的招聘信息。

后来小吴还发现,不止她一人上当。“我当时去了其中的某个兼职,碰到有两个女生也说在同一家公司被骗,交了1000元中介费。”发现不对劲以后,小吴在小红书上求助,发现有不少人和她遭遇了一样的情况。

的确如小吴所言,在小红书平台上以“传媒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中介费”等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能看到大量倾诉和“避坑”帖,有网友提醒其他人“避坑某某某公司”,并详细讲述自己被骗的经历,多为交了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中介费,但没有获得对应的兼职岗位机会,也有想要回所缴纳费用的网友发布求助帖。小吴告诉记者,她也在小红书上找到了一些“姐妹”,一起想办法。

记者添加了小吴联系的这两名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对方一直没有回应。企查查页面显示,上海嘉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家大型商务活动策划与执行会展公司,承接市场营销、企业形象、舞台艺术、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发布各类广告,提供会务、展览展示、礼仪、活动策划、会场布置、房地产开盘、房地产暖场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页面提示该公司存在2项自身风险,1项历史风险。

【 背后 】

中介、虚假职位、诈骗网站等防不胜防

除了小吴这种被中介公司收取费用的情况,其他学生在暑期兼职的时候还遇到了中介收费后不介绍兼职,或者去应聘时发现是虚假职位,以及诈骗兼职网站和App等情况。

有学生向12345反映称,和同伴一起前往某公司找工作,该公司承诺提供例如书店兼职等工作,两人遂各向该公司支付450元并签订一份合同,后该公司并未给其提供承诺的书店兼职或稳定兼职。今年6月左右,他们先后前往该公司,发现原地址已是一片废墟,之后多次向当时签约的人发消息,无人回应。

还有学生在求职招聘软件58同城上寻找兼职,发现某机构在58同城上发布虚假职位信息,引诱他人去振源大厦面试,以交餐费为由要求当事人缴纳费用,否则不提供兼职工作。也有人去面试兼职,到了地方后发现该公司实际在推销自已的产品。

诈骗网站、虚假兼职App也是学生在暑期兼职时遇到的另一个坑,有学生向12345举报了诈骗网站,该网站IP地址在上海,网站上有一个下载兼职的App,实际被证明是诈骗软件。

此外,随着电商直播需求增大,有不少学生暑期找了相关兼职。有学生反映,在做兼职时对方让其带上有流水的一类银行卡,称可以用银行卡给主播刷钱,会给其报酬,他认为有洗钱或者诈骗嫌疑,拨打12345求助。

【 律师 】

学生应当这样保障自己合法权益

关于中介机构收取中介费的问题,记者查阅后发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的,应当退还向劳动者收取的中介服务费。职业中介机构在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后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的中介服务费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攻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记者从12345获悉,劳动者可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的政务公开板块的“双公示”,查询该单位是否有人力资源许可证。若该中介属于合法中介,可携带身份证和相关证明通过就近区劳动监察大队当面投诉。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许可,从事职业介绍组织或者个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的规定查处取缔。因此,若该中介属于非法违法中介,可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处理维权。

上海缘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泽提醒想要利用假期兼职的学生群体,利用暑假时间短期临时打工时,建议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好劳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劳动条件与报酬等。试用期过后,无论是劳动还是劳务关系,都应据实结算试用期薪酬。

遇到拖欠工资怎么办?陈泽建议,对于有劳动关系的,申请劳动仲裁;对于有劳务关系的,拨打12345投诉,请市民热线转相应的执法部门处理。

陈泽提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找知名或者大企业申请实习,一旦发现有问题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立马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安全。

“学生要记住一点,除了损坏财务或者他人人身健康,以及违反保密约定,其他任何要求对学生金钱主张的,譬如要求学生支付违约金、扣除报酬等,学生都可以不予理睬。”陈泽说道。

  ==  警方提示  ==  

警惕套路,遇到诈骗及时报警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线上点赞、刷单等诈骗手段依旧存在。奉贤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江旭亮告诉记者,刷单本身就是不诚信行为,而且往往要先垫付本金,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垫付本金这一漏洞实施刷单诈骗。在起初的几笔小金额刷单中,给予被害人返利诱导上钩,而后以刷大单、联单等方式诱导被害人大量入金实施诈骗。青年学生群体应当对于刷单(垫付本金)、先交钱再培训等套路提高警惕。

对于学生在暑期兼职遇到要求利用自己银行卡的情况。江旭亮提醒道:本人实名登记的银行卡、手机卡等一律不得外借,不要向陌生人银行卡转账、也不要接收陌生转账,极易造成名下银行卡被冻结影响个人征信,如发现发动学生等租借、买卖银行卡协助刷流水的,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或拨打110。”

学生群体尚未踏上社会,对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辨识识别能力较弱,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江旭亮建议,根据学校的安排参与实习或向本人居住地街道、居委报到,由街道、居委安排实习岗位或者在熟悉的亲友处、离家较近的企业开展实习。如需涉及外出寻找兼职工作,务必要向家长、辅导员、同学等说明去向,预留好紧急联系人信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