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平方米的弹丸之地苦练数年,农林的4位00后拿下全国赛事第一
2023-07-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今天,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闭幕。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共有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6支队伍获得一等奖。

据悉,此次赛事为团体项目,包含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景观施工两个工作任务,2位设计选手和2位施工选手。比赛场地是一个5米*6米的30平方米的空地,选手们弯着背弓着腰,需要根据任务分工在12小时内完成一件园林景观作品。

 抽到神秘题,随机应变有惊无险闯关 

刚刚拿到奖杯的来自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施工选手邱浩阳和潘俊杰在比赛时各有分工。他们所要做的是在30平方米的场地上将设计选手画出的图纸付诸实践,建一座迷你园林。

其中,邱浩阳负责干垒石墙和铺装,潘俊杰负责砌筑、木平台、绿墙和钢板制作。施工过程对选手的配合度要求颇高。

邱浩阳回忆说,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神秘题的缘由,对黄木纹石墙标高进行了调整。他突然发现石墙的高度比平时训练时的有所增加,起初他比较紧张,后来马上淡定地投入赛事。“训练和比赛是两码事,在赛场上整个人很紧张,难免有一些小失误,我和队友互相勉励,搭配默契。虽然时间有点紧张,但整个过程很顺利。标高和尺寸的误差要求在2毫米之内,我们都达标了。”

赛场上,搭档潘俊杰发现在木平台调试安装时,因沙子过多导致木平台调整不到合适的标高,浪费了点时间,所幸有惊无险。在比赛时,他又发现钢板材料与平时的有所不同,切割起来不一样。“比赛的要求很高,实际的成片数据和图纸上的数据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我们需要熟练地使用各项器具、电动工具等等。”

“这个比赛比的不仅是我们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考验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团队结合在一起,才会爆发出无比力量。这次比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谈及获奖感言时,潘俊杰希望以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精神。

 顶着四五十℃的高温在弹丸之地训练 

和比赛时的场地一样,平时训练时,两人也需要在5米*6米的工位内训练。每天训练时长高达8~10小时。高温天,大棚内温度达到了四五十℃,但训练还是要进行。

别以为铺装很简单,根据流程,邱浩阳先要在沙子上把地整平。铺装的切割尺寸要非常精准,尤其是裁切成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的难度较高。“比如我要将两个45度的角,拼成90度,一开始掌握不到窍门,会切成44度、43度,经过不断训练才摸到了门路。真的没有捷径可言,只有通过不断训练,熟能生巧。”邱浩阳告诉记者,不管是参赛还是日后朝工匠这条路发展,天赋和努力是并重的。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一练就是一年半,期间,邱浩阳不是没想过要放弃。起初和他一同参加校内培训的有20多人,后来他坚持了下来。“参加技能大赛也是积累人生阅历,既然开始了,不倒逼自己一把说不过去。比赛不仅是对我体力耐力的考验,更为我的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坚定目标以及信心。”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老师沈丰告诉记者,设计选手冯天天和金朝朝需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设计图稿,另外两位施工选手邱浩阳和潘俊杰需要在三个半天里每天比赛4个小时。对选手的体力要求比较高。“平时,我们会对施工选手开展体能训练,要求每天跑步三公里,每公里的速度在5分30秒内。他们平时训练的场所是由温室改造的,保温效果好,散热比较难。平时训练时场地温度达到四五十℃。临近比赛前一个月,周末也不休息加紧练习。”

沈丰认为,这场赛事不光是比技能,PK的更是团队配合度、选手体能、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计算能力等的综合考量。“比赛之所以比较顺利,和平时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他还透露说,在比赛数月前,各支队伍先是拿到10套样题,比赛3天内从中抽2套样题,比赛当天确定1套图。整个团队配合度相当高,基本上半小时以内完成到什么程序,搭档彼此做到心中有数。

据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多家部委和事业组织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师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是当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将于7月24日-25日开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5家职业院校、220名选手参赛,同台竞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