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黎星:我不需要安全感
2023-07-2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常鑫/图、视频

目前,舞动长宁·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出炉,正在公示期,黎星、李超共同导演,黎星主演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榜上有名。不久前,评奖场次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落幕,谢幕时,所有评委及观众纷纷起立致敬这部作品,掌声久久回荡,亦有不少观众热泪盈眶。一群中国青年舞者用当代理解、当代语言做出对中国经典的时代解读,舞台上每一处匠心尽显极致东方审美,看得到这群中国舞者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能量的自信。

这场大考后,黎星看起来气定神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份从容背后是掩盖不住的勤奋、执着。作为国内全满贯舞蹈艺术家,除了舞者身份之外,黎星新晋参与编导的3部作品风格不一,很难被下定论,而多元的当代表达更有这一代舞蹈艺术家的开拓精神,生命力鲜活而内心坚定。他们重新定义了舞蹈是什么?中国舞蹈将走向哪里?

    ※ 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走得更远 ※    

青年报:这次和江苏大剧院合作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参与编导、主演中国经典名著有何意义?

黎星:准备开始做这个题材以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问我:“你要做这么重要的一个戏了,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它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重要位置的一部戏,会不会有压力?”从做这件事开始,我就把心态放得很低。我不去考虑它有多重要,它有多经典,因为我每想到此处,就会让自己畏手畏脚。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自己一直在想,这个作品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当下对它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拿到《红楼梦》这个中国经典文本以后,也在思考过往我看过的所有对它的解读,原著给我带来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第一时间出现了12抹颜色,就是这12个姑娘,是我最想表达的一句话。我掏出手机,把十二金钗的扮演者名字都写了出来,这是我心目中最适合的扮演者们。然后开始给她们打电话,让这“十二金钗”一起登上舞台,和我一起做一个梦。《红楼梦》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在人生30岁时,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朋友们,一起运用当代的理解、当代的语言,对这部中国经典文学名著做一次这个时代的解读。

青年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青年艺术家需要哪些担当?

黎星:首先,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就像是我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它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打开它就像打开藏宝图一般,在创作每一个篇章时,你都会发现你有非常多的内心潜台词,可以帮助你去创造、去表达、去表演。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魅力,无论是从美学,从你的概念,你的文字、你的戏剧,你的逻辑、你的思维,所以正是因为做过《红楼梦》,我才会更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那些痕迹,那些历史,它让你可以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青年报:这部舞剧在年轻观众中广受喜爱,你认为秘诀是什么?

黎星:贾宝玉30岁归彼大荒,而我30岁接到了《红楼梦》这个创作命题。我会很兴奋,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民族舞剧《红楼梦》会一下子被大家那么喜爱。其实不瞒你说,站在一个很客观的角度,《红楼梦》从很早之前就有各种不同艺术版本的体现,我们没有想过可以把民族舞剧《红楼梦》做到今天的局面,大家给予我们那么多包容。在创作时,我真的没有想过怎么样做会让年轻人喜欢,从艺术审美来说,我想最起码要把我自己的审美做一个最极致的表达,我们只是一直在按照我们自己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去做表达。前提是怎样才算极致?我觉得原著本身给了我们很多可参考的价值。从服装上,每个姑娘的云肩上的花纹都是属于每个“金钗”自己的花,一点点的细节都要处理到我们自认为的极致,首先让自己在表达上不留遗憾。

青年报:作为联合导演,你想赋予这部作品哪些现代表达?

黎星:我觉得在创作上,根据《红楼梦》本身的美学背景,最佳的呈现方式就是化繁为简,我们只保留我们想要的元素,这次做的是女性题材的《红楼梦》,它是柔软的,大观园里的十二金钗生命是鲜活的,我们都只保留最核心的美学概念。大家都知道大观园是金碧辉煌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舞台上让观众直观看到这一点。我觉得一层一层的帷幕更能体现出深宅大院,赋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希望把一些繁琐的东西去掉,只保留最真实的,适合舞台的那份表达。经历一轮一轮演出,和观众进行对话,我们也在慢慢消化它的戏剧逻辑和表达逻辑,可以更气定神闲地把每一个想要传递的信息在舞台上用合理的节奏传递出去。

    ※ 年轻人要有出发的勇气 ※    

青年报:你对舞蹈近乎疯狂的热爱,让你看起来非常勤奋。可是,时下也有些年轻人在说“躺平”,你觉得这个时代还需要“勤奋”吗?

黎星:说到“躺平”,很多人的看法就是“摆烂”对不对?你知道为什么我会做《火车站》这部作品,正是前段时间很多年轻人出现了这样一个心态。其实,我觉得它恰恰是年轻人一种自我戏谑的方式。《火车站》所讨论的主题就是我们的人生必须要出发。我们既要有出发的权利,更要有出发的勇气。火车站将通向何方?可以是你的下一站人生目的地,也可以是回家。对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出发”。这是我送给所有年轻人的一部作品,火车站里小站长手里拎着的行李箱,象征的就是我们一个个人生梦想,最终堆积成梦想的纪念碑,我们需要做好准备,随时出发,去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虽然大家戏谑地在说“摆烂”,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去迎接每一次出发。戏说“摆烂”,恰恰是不想摆烂。我希望《火车站》能够鼓励年轻人勇敢出发,你确定了内心的那份选择是很重要的。

青年报:作为90后,对于00以后的新一代“后浪”,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黎星:我其实不太敢跟他们说什么,因为我也不太能吃透和抓准他们的想法。但是我相信,他们是网络时代培养下的一代人,一定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下,一定也需要向他们去学习。我想说的是,不论80、90还是00后,你想要去做,必须要付出真实的行动,不要只是嘴上说说,当你做完了,即便失败了,我觉得那也是你做过的事情。现在网络上随便说一句话非常容易,千万不要只是在电脑和手机屏幕前简单说那么一两句话,你先去做,做完以后你就会知道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其实都非常不容易。我鼓励所有人先去做,用实践去得出你的那一份真理。

    ※ 重新定义中国舞蹈走向哪里? ※    

青年报:从舞者到导演身份的转变,对创作有哪些新体会?

黎星:《大饭店》是我的第一部编导作品,《红楼梦》是第二部,《火车站》是第三部。从《大饭店》开始很多人也在说,黎星从演员转型到导演了。到了《红楼梦》,大家在说,他已经成功转型成导演了。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来没有想过“转型”,我觉得不论是演员的身份,导演的身份,编舞的身份或是制作人的身份,我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用我最喜爱的舞蹈去表达我对现在身处环境的感受,它只是让我用更多维度的视角和更多面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了。所以我从来没给自己框定角色,我应该怎么样,我就希望它们可以混合在一起,通过多样视角去做当下的更多样化的表达。

青年报:对编导作品有哪些必须坚守的原则吗?

黎星:有,没有感觉的作品我一定不做。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学有太多可以拿出来呈现的题材,每一部作品都是巨大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去挖掘。我觉得当下我对于很多中国传统的东方概念是很有感受的,它不一定是传统语言的古典表达,它也可能是当代的一种用东方概念的表达,目前我自己心里是有2-3个题材一定会去做的,但同时也会有一些委约作品过来,大部分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作品,目前我不太会去做。

青年报: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吗?

黎星: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我现在32岁,会觉得于舞者而言,其实并不再年轻了。我看到了非常多年轻舞者的生命力和他们在舞台上的能量,我们希望可以在之后的时间,开始创立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自己的空间,想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去释放他们的能量,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和场域。

青年报:说到年龄,舞蹈演员的舞台生命周期并不长,你有年龄焦虑吗?

黎星:我对年龄一点焦虑都没有。你看民族舞剧《红楼梦》里,我们从来不避讳年龄。王熙凤的扮演者李倩老师今年40岁,元妃的扮演者今年38岁,秦可卿的扮演者今年35岁,《大饭店》第一版全员演员都在30岁以上,上个月我们还进行了百场演出。当时站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我就说,我们一群人在一起,重新定义着舞蹈是什么,定义着舞者的年龄是什么,也定义着中国舞蹈可以走向哪里。我觉得舞蹈当然不是跳得有多高,我的身体能扳到哪儿,我能转多少圈,舞蹈表现更多的是,我如何在舞台上气定神闲地回身,伸出手传递时间留给我的那份感受,让观众感受到空间以外的想象力,它一定是成长的经历带给我们的。而且我看见过太多比我年纪还大的成熟舞者,他们带给观众的感动和那一份坚守之后的从容,所以我觉得好像我们越来越懂得欣赏多样化的舞者的肢体了,不同年龄在舞台上一定有不同的感受。

青年报:通过《舞蹈风暴》,一群中国优秀的青年舞者为大众所熟知,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特质?

黎星:我们都很敢想,敢想之后也会有很强的行动力。原先我们这些人都在院团里,之后陆续有人选择离开,走出这一步其实也给了自己更大的机会。我们不需要那份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都需要往外走的这一个动作,我们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更年轻的朋友:你看!我们走出来了,也非常好,你们是不是也应该追寻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一拨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追寻自己的内心,走出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去呈现自己的表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