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来到了复旦校园,在“青春领创营”里展开商科启蒙之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正值暑期的复旦校园里来了一群活力十足的高中生,他们是首期复旦管院“青春领创营”学员。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来自上海各高中的81位“准高三”同学们走进复旦管院,一起听课、参访,一起PK模拟商赛,在体验大学课程学习的过程收获了一段特别的商科启蒙之旅。
初识商科,新视角认识生活
“为什么要学管理?因为中国当下最需要管理。管理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创新的、实用的学科。不断地用创新去引领管理教育、引领管理人的研究、引领企业的发展,复旦管院就是这样的一所管理学院。”开营仪式上,复旦管院陆雄文院长将他结缘管理科学的故事娓娓道来。
“学习不只是为了考出高分、考到复旦,”他希望青春领创营里充满朝气与理想的年轻人能想清楚自己是否要融入管理的洪流,明晰自己未来孜孜不倦的求索方向与持之以恒的努力道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大家在青春领创营里既有学习上的收获,知识上的长进,也能够交到好朋友。”
听完企业管理系刘圣明老师的“管理学导论:我要成为领导吗?解开领导力修炼的面纱”一课后,俞子彤同学对课上提到的SWOT分析等管理学应用工具印象深刻。“刘老师课堂上讲到的像是SMART原则,还有各种分析内外因、分析利弊的方法,都感觉挺有用的。”刘圣明老师用抖音跨国经营、B站市场营销、拼多多战略管理等现实案例引入,指出企业管理研究一般的规律和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即为在企业情境中解决管理相关的问题。
“上课时能感觉到同学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刘圣明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非常了不起,视野都非常开阔。
朱家毅同学对市场营销学系许梦然老师“消费者洞察: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学”一课中的“灵魂5连问”印象至深。许梦然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行为背后又蕴含着哪些心理学知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态度和情绪以及理性层面的认知都是这一学科研究的范畴。”通过互动的小测试环节,同学们体验了直觉是否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判断生活中遇到的消费情景和现象。
“我在课程中跟大家分享了探索性思维的重要性。”许梦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应用探索性思维来回答和解决问题。
在黄达老师的“数据分析方向:某微信公众号‘异常’流量的统计软件与司法实践”、罗妍老师的“行为金融学:理性与感性的对决”、张诚老师的“与AI共舞: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李旭老师的“供应链管理实战训练营”课堂上,同样捕获了众多小粉丝。
启发思维,从兴趣探索世界
“高中生比本科生更活泼一些,比较放得开。”黄达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数据统计方法,还留了一份验证考试成绩是否正态分布的“回家作业”。对于“准高三生”一年后面向的专业选择,黄达老师认为,要在“喜欢的与擅长的之间求交集”。
罗妍老师也能够感觉到同学们对于经济,对于金融的兴趣。“好好学习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决策,也更好地了解自己。”谈到高考专业选择,罗妍老师认为,“基于兴趣来选择专业,应该是最不会让你后悔的一种方式。”
对于大学老师为高中生上启蒙课,张诚老师认为重点并不是帮助同学们提升高考成绩,而是让他们知道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有什么不同,“在刷题之余,希望让他们抬头看一下更广阔的天地。”
“商学院应该是用理性思维去解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参加了青春领创营后,解晓楠同学希望在未来学会用更理性的方式去认识我们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商科专业对自己的吸引力。
青春领创营为优秀高中生提供了提前了解复旦、了解管院的机会,让同学们可以提前学习和了解商科的基本概念、就业的选择以及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我们感到,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商科的了解应该从更早的中学阶段开始,这也是我们此次举办高中生青春领创营的原因。”复旦管院本硕博教育中心主任密凯表示,希望青春领创营是一次帮助优秀高中生走进商学与商业世界的科普活动,同时能够激发同学们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大家心中种下专业学科的种子,为他们寻找与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平台。
== 记者手记 ==
抬头看一下更广阔的天地
今年的高考录取渐近尾声,“天坑专业”这类妖魔化的字眼终于在网络上阶段性地褪去了一些热度,但到底应该如何理性看到专业,找到热爱,这个话题是永恒的。
“太多高中采用刷题式教育,为了提高高考分数,高中生只能每天拼命刷题,而刷题式教育很难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兴趣,更没有时间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李洪静指出。“在刷题之余,希望让他们抬头看一下更广阔的天地。”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张诚老师很有共鸣。
当下,不少高校都推出了“大学专业分流机制”,设置的初衷,是针对高中阶段没有发现自己兴趣的学生,避免他们在高考后马上选择大学专业而产生迷茫。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对专业的了解,在大一结束时再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且适合的专业。
有没有什么举措可以让这样的热爱更早一些被看见?高校针对高中生开设的暑假训练营、先修课堂都不失为一种前置性的探索。
同样的,今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2023年“学森挑战计划”暑期挑战营,来自全国29个省市,76所中学的1000余位营员,在上海交通大学线下开展学习、实践、成果展等活动,选取学科最尖端、前沿的硬核内容,包括“从数字电路到芯片”挑战营、VEX机器人、飞越未来挑战营等共计24个学科营,实现文、理、工、商、医全学科布局。
丰富多彩的挑战活动和课程实践设置,充分激发高中生创新潜质,提升学科素养,拓展知识的边界,对学校来说,是学科特色的展示,也不失为一次生动的招生“加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