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郑谋雄:医学是一份充满希望的职业
2023-08-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接受采访时,郑谋雄刚结束一台长达6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被重物压伤导致四肢重创。擦去额上细密的汗珠,他稍稍放松了下。手术很成功,但这仅是第一步,后面还有严峻的康复考验。对于郑谋雄来说,最难的并不仅在于手术的操作,而在于患者术后的效果到底如何。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中心副主任医师郑谋雄和无数青年医师一样,从医道路上不断蓄力,努力成长。虽然成长路上要经历很多艰辛,但那份藏在内心深处的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病患的体恤和对生命的敬畏,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他们在医学之路上前行。

    有忐忑有迷茫    

    但是越学越爱    

医学是博大精深的科学和日新月异进步的仁心之术,而医师则是患者心中那道不可或缺的温暖善良的微光!漫漫学医路,虽然也会抱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但是更多的青年医生选择了坚守。

当初选择从医,郑谋雄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医学这个专业有挑战性,而且自己也很感兴趣”。不过,2003年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读七年制临床医学后,郑谋雄才真正感受到学医确实是一条非常辛苦的道路。

“刚学医的时候忐忑,也曾怀疑过。当别的大学生周末有时间聚餐、去KTV的时候,更多的医学生们在争分夺秒地赶时间、不是在读书馆就是在实验室,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文章、细胞和大鼠。”郑谋雄说,有过抱怨也有过吐槽,但是越学越爱,一度迷茫的状态在大二后开始逐步改变。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从医的决心越来越坚定。特别是到了临床后,郑谋雄常常被医学前辈那种为患者奋不顾身的精神所打动。“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行业,当穿上白大褂、走到临床一线,那种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氛围,会让人深受感染。”郑谋雄说。

最初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手外科医生,郑谋雄经常要熬夜上急诊,而断指再植则是对青年医生必须经历的考验。

十多年前,他所做的第一例拇指离断手术至今让他记忆深刻。当天,郑谋雄已经做了一天手术,晚上10点时,来了一位拇指离断的患者。“如果为这位患者做手术,那意味着可能要工作到天亮了。而且这位患者再植手指的条件不是特别好,他的拇长屈肌腱长段撕脱。但是,拇指的功能对手特别重要,我们无论如何仍然要尝试再植。”郑谋雄至今记得,手术过程中不是特别顺利,因为患者切口不是很平整,指背静脉很难找,还有缺损。手术大约进行了7个小时,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

对于患者来说,术后前三天非常关键。郑谋雄嘱咐护士每小时观察血供,一旦发现血管不通必须再次探查。那几天,他一直呆在病房里,每天观察患者,直到他的情况稳定为止。不过当看患者拇指稳定存活并顺利出院时,郑谋雄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与患者同理共情    

    医学是门人文课    

对于多数青年医生来说,成长之路也是伴随患者穿越苦难与生命峡谷的医术精进之路,也是学会与疾病共处、与患者共情的人文关怀之路。而郑谋雄说,在丰富医疗知识、精进医疗技术、不断创新研究的同时,医生的医德素养和人文关怀必不可少,“我们要敬畏生命,与患者同理共情,才称得上一名好医生。”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程行业等迅猛发展,开放性损伤、多发性损伤在骨伤科中越来越常见。在郑谋雄看来,作为骨科医生,最难的并不在于手术的操作,而在于患者术后的效果到底如何。

2018年,郑谋雄从华山医院手外科来到岳阳医院骨伤中心,开始尝试将针灸、推拿、功法等中国传统中医文化融入骨科的治疗之中。“从骨科的实际来看,西医和中医都有其各自理论体系,但在实践当中却可以进行结合发展,应该整合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郑谋雄告诉记者,中西医结合注定是医学的未来,当祖国医学智慧融合了西方医学的成就、西方医学吸纳了祖国医学精髓,必将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无数患者生命的重生之路。

谈及如何做好一个医生,郑谋雄说:“就需要与患者共情,需要积极倾听、换位思考、敏锐感知、准确回应和引发认同,让医患真正成为一体,共同面对疾病的考验。”作为医生,需要和患者共情,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患者的痛。郑谋雄,手术是第一步,只有康复地好,才能真正让患者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中西医结合的魅力在于可以海纳百川,他希望借助于中西医结合的力量,让更多的外伤患者可以回到他们正常的生活中。

就在刚过去的医师节,患者老纪发来了节日祝福的短信。七年多前,老秦因为重伤几乎五指断裂,在郑谋雄带领团队的努力下,老纪不仅保住了手指,而且也基本恢复了手功能。从此之外,他和郑谋雄更像是朋友,逢年过节互相问候。

    临床和科研两手抓    

    医学之路永无止境    

青年医师在做好临床的同时,科研任务同样艰巨。

工作多年后,郑谋雄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在医学大咖顾玉东院士、徐建光教授和导师徐文东教授指导下,长期从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脑重塑的研究。硕士阶段开展臂丛神经损伤后膈神经移位术的临床随访和基础研究,建立膈神经移位术后远期病人库,为临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重塑机制和创新治疗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神经外科权威期刊。法国手外科协会和法德手外科协会前任主席Daniel J. Nagle教授评价:“本文作者研究的是一项能够改善经过挑选的脑损伤慢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潜力的技术。这是一项出色的研究,作者值得称赞。”

“国内病人的数量多,年轻医生相对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国内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未来也希望能用我们中国自己的数据说话。”对于医学的未来,郑谋雄充满信心。

除了临床科研外,如今的郑谋雄也是一名带教导师,前后带教了课题组20多名研究生。

“对于学生,我认为年轻人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来选择,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家庭的温暖是医生和医学永远不能替代的治疗方式。只有把服务患者放在首位,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这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郑谋雄常常和医学生分享,从事医学必须严谨再严谨。因为医学上常常纠错率很低,即使是微小的闪失也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的遗憾。

“学医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做医生还是教学过程中,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医学理念传递给更多的青年医师。”郑谋雄说,医学,这是一份充满希望的职业。自己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医生的队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