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出征,赓续志愿服务精神,申城志愿者奔赴彩云之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视频
8月23日上午,第26批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计划队出征仪式在虹桥机场举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郑英豪为志愿者总队授旗,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江出席仪式并讲话,他勉励志愿者们要怀揣一颗红心,坚守志愿初心,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实现个人成长。仪式后,志愿者们出征前往云南,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本次赴滇志愿者招募工作得到了各区、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有21名青年志愿者脱颖而出。志愿者平均年龄30岁,其中医务人员7名、教师1名、农技人员1名、青年工作及基层治理工作人员12名;党员8名,共青团员7名,党团员占比为68%。
据悉,“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从1998年起实施至今,共有600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以“接力”的方式,一批批奔赴云南基层一线,开展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基层治理等工作,他们以“上海水平”和“上海精神”,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化沪滇合作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6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勇担助力乡村振兴接力重任,在出发前,多位志愿者向记者纷纷介绍自己参加赴滇计划:在各个岗位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释放青春激情,实现青春理想,用半年时间成就一生难忘记忆。
== 赴滇志愿者故事 ==
周莉 闻令而动,奔赴“滇峰”
“成为赴滇志愿者,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90后志愿者周莉来自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一名“守夜人”,她平时主要侦办金融类案件,日常的关键词就是马不停蹄。但周莉并不准备缺席乡村振兴工作。今年,她报名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即将奔赴另一个战场——蒙自市农业农村局。
周莉家人因为工作原因,曾外调云南多年,时常将彩云之南的风土人情讲给幼年的周莉听,让她儿时就对云南的蓝天、雪山和红土地格外向往。大学时代,团中央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号召更是影响了她多年。
周莉因缘际会结识了第25批赴滇志愿者,因此今年郑重地递交了志愿者报名申请,接力参与志愿服务:“我即将去一个美好的地方,和一群美好的人,一起做一些美好的事情。”
周莉表示,虽然不知未来半年将要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但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务,用青春和智慧续写沪滇互助友爱的赞歌。
出征心语——时代在召唤,青年党员必将一往无前,用半年去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武海波 为青春再涂志愿底色
“我计划结合当地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同时依靠第九人民医院大后方的团队力量,和九院对口支援的医疗队员们一起互相协作,提升相应科室的临床业务能力,为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志愿者武海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他即将奔赴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服务。
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武海波关注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计划队已久,今年第一时间报名。“我们九院的党政领导,尤其是检验科陈福祥主任对我的志愿之行给予了大力支持。”武海波兴奋之余也有些感慨:“我的爱人和孩子对我的援滇之行也很理解,很支持。平时工作较忙,陪伴家人的时间就不多,这次一去半年,家人会很辛苦,但我希望通过此次云南之行去影响孩子,让他懂得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
作为第26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普洱分队队长,武海波还有一些组织管理任务:“我们普洱小分队一共5人,都来自不同领域。最近培训时交流,大家情绪都很饱满,到达普洱后我们将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出征心语——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就应该把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彩云之南这片热土上施展我的所学之长,将“诚炼医德,精修医术,生命至上,追求卓越”的九院精神,赓续到祖国的西南边疆。
乔晓聪 兰台青年愿为新时代的志愿螺丝钉
“我有个好朋友作为援滇干部被选派去云南三年,他是我的榜样。”赴滇志愿者乔晓聪是上海市档案局团委副书记、二级主任科员,即将前往勐海县勐阿镇人民政府开展志愿服务。他非常感谢团市委能给自己这次机会,让自己和好友一样深入云南基层,在“滇”服务群众。
“爸爸太棒了!”五岁的女儿听闻乔晓聪即将赴滇担任志愿者,不哭不闹,与母亲一起骄傲地为父亲点赞。乔晓聪是一名资深志愿者,他在上海师范大学就读期间曾多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参加工作后,他志愿步履更是不曾停歇。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女儿渐渐懂得奉献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最近,乔晓聪除了忙着交接工作,还在拟写着自己的志愿服务清单——
“一,我想去大山里看一看孩子们,深入了解当地儿童基础教育情况,希望能够为他们做点实事。”乔晓聪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希望通过教育帮助更多大山里孩子走向广阔的天地。
“二、我期待去一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故乡,那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的诗与远方。”乔晓聪相信榜样的力量会激励他在援滇的半年时间里,做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云南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青春方案、青春力量。
出征心语——档案青年又称兰台青年,这是因为我们有“不动如山”的信念,“舍我其谁”的担当,“不要人夸颜色好”的淡然,在援滇志愿服务中,我将把这份精神带到云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彩云之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