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能源、生命科学……“科技大佬”们当一天“科普大使”
2023-08-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元宇宙时代的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房屋租赁乱象?氢技术不仅能介入医疗,还能助力农业生产,让鲜花花期更长?表型与基因有何关联,如何破解“生命健康密码”?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科学实验室如何吸纳青年科学家?……

看上去高大上的前沿科技距离我们有多远,能为日常生活带来什么?上海的科技类社会组织无形中成为“科普大使”,将深奥的科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市民。

今天,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科委的指导下,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了“沪上科技类社会组织媒体开放日”活动,6家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区块链、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技类社会组织,揭秘最前沿的高科技创新成果。

  ◇  房屋租赁也可以“上链”  ◇  

虽然对于公众来说区块链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但区块链技术到底能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大部分人还是一头雾水。

在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博士看来,元宇宙时代的区块链技术发展方向有着无限想象力。比如他所在的研究院曾推出“房屋租赁服务平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赋能民生的全球公有链应用案例,约3000套公租房信息陆续“上链”,利用区块链过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助力解决房屋租赁行业乱象问题。

区块链系统同样可以成为数字藏品发行的基础设施。树图公有链系统上线以来,已处理1.2亿笔交易、部署了1万多份智能合约,累计发行超过710万件数字藏品,注册账户数超过2400万,各式装扮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数字藏品目前正在树图(Conflux)区块链上热销。

不仅如此,上海树图研究院与中国电信研究院合作研发的面向Web3.0的BSIM卡,与传统SIM卡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但存储空间比传统SIM卡扩大了10-20倍,计算能力提升数十倍,并将区块链用户体验与SIM卡深度融合,为普通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和便捷的Web3.0世界的入口。

作为科技类社会组织,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来头不小。据杨光介绍,研究院技术团队以创始人龙凡教授和首席科学家、华人唯一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为核心,聚集了一批来自海内外名校的顶尖青年计算机科学家。树图公有链(Conflux)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公有链系统,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第三代公有链,用“中国原创”打破了欧美计算机系统底层代码的垄断,为中国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及各种形态的“元宇宙”和“Web3.0”应用提供安全坚实的数字底座。

  ◇  参与人类表型组计划  ◇  

健康的上海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健康的广州人是怎么样的?上海人和广东人的健康标准可能还不一样。现场,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忠分享了《解析表型与基因关联,破解“生命健康密码”》的话题,引起了大家浓浓的兴趣。

什么叫表型组?用专业术语来说,表型组是指生物体从胚胎发育到成长、衰老、死亡过程中所有生物学性状的集合,是基因与环境二者互作的产物。而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人体的生物特征。

原来,成立于2019年9月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正在牵头组织推进一个名为人类表型组计划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基于“测一切之可测”的理念,对人类的各种表型进行跨尺度、全周期精密系统测量,进一步破解各种表型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已经有1200多名志愿者完成了人体表型的深度体检。”杨忠介绍说,志愿者需要在位于复旦张江校区的人体精密测量平台待上两天一夜(未来可能只需一天),检测2.4万余个表型指标。这不仅能深度地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志愿者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每周二晚上会开展表型组前沿学术论坛,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公众都可以参与,我们也欢迎媒体深度体验,这是我们科技型的社会组织所承担起的科普的社会责任。”

据其介绍,这些年,该研究院作为共建单位参与了上海市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与复旦大学共同建成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集成化人体精密测量平台。目前,研究院正在积极筹备国际及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成立全国生物表型标准化工作组,率先研发人体精密测量“上海标准”。

此外,研究院正在开展多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着力绘制破解健康密码的“导航图”,在此前的研究中,通过测量1000个志愿者的每人24,000个表型,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第一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谱,可以在遗传研究和疾病预防和疾病早筛等方面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该研究院还创新地以生物信息领域的科研信息撮合和生物信息安全为抓手,着力建设链接不同科研机构、可以覆盖和服务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的大数据云平台。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研发了儿科门急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小布AI医生”),借助远程医疗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我国儿科资源匮乏的地区开展当地医生培训,促进当地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

  ◇  氢能可以和许多行业链接  ◇  

“说起氢能这几年非常热门,首先它是一种清洁能源,能助力我们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现场,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姚天宇分享了氢能产业的现状。

氢的作用那么大,但它的储运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姚天宇介绍说,其所在的研究会正助力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转化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打造前沿氢科学与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产业对接平台和科普传播平台,共同探索氢科学最新的发展趋势。“在能源领域,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以其资源丰富,储氢量高,便捷安全和常温常压储氢四个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储氢载体,基于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开发的固态储氢系统,可以实现净化储运一体化安全长距离运输。同时作为最有价值的运氢载体,有望彻底解决氢能的储运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长效储存。”

药物、保健品、鲜花、鸡蛋……随着PPT上越来越多的图片显现出来,大家发现原来氢能应用的领域如此之广。比如在医学领域,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含氢良好,而且可以定向、长期、缓慢释放,使得氢成“药”成为可能,经过多项临床试验证实,无毒副作用,未来有望实现氢+食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的氢赋能;在农业领域,利用镁氢材料制备镁氢肥料,可以对农作物增产提质,有效增产增收,而且氢可以让鸡蛋的保质期和鲜花的花期更长。氢农业或将成为发展创新绿色农业的一把金钥匙。

现场,聚焦基础研究的新型民非机构——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光也现身。他介绍说,顶科实验室于2021年1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由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设立,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以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打造国际化、民间性、开放式的基础研究合作平台。今年以来,已成立基因组生物学术中心和细胞生物学术中心,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点击化学联合实验室。顶科实验室将聚焦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凝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以上海为起点,构建全球科技协作网络,创造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由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罗杰·科恩伯格教授等领衔,与世界顶尖研究院合作,以中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心和转化医学中心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为支撑,搭建具有前沿技术的核心科研平台,借助大科学设施打造“顶尖科学家+大科学装置”的世界级组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