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城绿环启动段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今年先行启动段不少于10公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集中打造具有强烈地域自然特点和人文特色,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林水相依、城绿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五个新城绿环,将自然引入新城,将新城融入自然。这是未来五个新城的生态图景。记者从市新城建设推进办公室(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上海目前已完成五个新城绿环启动段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批复五个新城绿环专项规划。今年以来,市新城办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和各区(管委会)加快上海新城绿环先行启动段实施方案编制,加快形成“54113”新城绿环空间体系。
据介绍,按照“每个新城绿环每年造林2平方公里左右,主环绿道贯通10公里以上、主脉内水环贯通整治不少于10公里”的目标要求,至2025年,上海五个新城绿环体系初步构建,主脉全线基本贯通,重要节点基本建成,生态示范效应初步彰显。2023年每个新城绿环先行启动段不少于10公里,重点包括河道工程、绿道工程、造林项目、开放林地项目、环境整治、农田整理项目及公共服务设施、大师园和减量化等。
设计重点将强化乡村自然特色,符合乡村肌理。坚持低成本建设,空间布局以开放场地空间为主,不作景观大草坪,尽量使用近生态、乡土、自然材料。绿环范围内配置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功能,让人们有更好的参与感、体验感。建设用地打破围墙,与自然无界融合,农、林、水、田、村多样融合。同时强化功能融合,对驿站、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空间,尽可能结合现状建设用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空间融合、功能复合。结合绿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临时隔离点等场地,接通必要的给排水管网,可临时存放生存物资等,提升城市韧性能力。
根据新城特色,将强化林水复合,按照向林要水、向水要林、平时为林、灾时为水的要求,推动河道和绿化技术规范的融合创新,增加防洪调蓄空间。林地建设要开放共享,河岸两侧鼓励建设生态缓坡,岸线有进有出、有开有合。强化渣土消纳与空间塑造相结合,针对绿环空间因地制宜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林相提升、造林建绿、土地整理等,利用好城市渣土资源,塑造高低起伏的优美生态空间景观,控制地形坡度。
据悉,目前,五个新城绿环已开始相关建设实施工作。预计9月底,结合2023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部分建设项目将呈现一定成效。春节前后,各绿环启动段的基本建设成效将呈现。
== 五个新城绿环规划 ==
嘉定新城绿环
嘉定新城绿环以“绿动光环”为空间意向。先行启动段主要聚焦绿环西北象限。自南向北由漳浦连接长浜,形成一条连续的主水环,串联郊野公园、智慧秀林、创客森林三大空间单元,贯通长度约10公里。重点围绕启动段整体空间以林地密布、河网纵横为主的场地特征和特色挖掘。在林绿融合的主环空间,结合水脉及贯通道的连通,实现在森林水岸的畅游穿行,结合多元使用功能植入,最终形成生态效益提升、多元活力汇聚的公共开放空间。
青浦新城绿环
青浦新城绿环把握“青水林田”的总体特色,先行启动段主要聚焦绿环西段,贯通道长约12公里,以“碧网岛链,稻浪水乡”为主题,依环境特色由南而北分为: 青美湿地、山海之链、水村原乡三个特色段落,景观元素丰富,近聚居片区,突出生态优先、强化郊野特色,尊重文化基因、体现地域特色,关注民众需求、打造体验特色,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功能特色。
松江新城绿环
松江新城绿环以“山水云环”为空间意象,锚固“北山、南水、东林、西田”自然生态基底,启动段从佘山脚下出发,以“绿环串珠”向南串联辰山植物园、广富林郊野公园和广富林文化遗址,再沿银河向东向北贯通,在绿环的北段和东段分别形成富林花岛、山麓教堂、彩林门户和月季园四个大师园,同时结合油墩河谷和黄浦江上游水系在绿环西南部打造集中造林片区,形成“塔汇森林”大师园。启动段规划布局特征为“一段+一片”,总贯通距离为18.1公里。其中一段为:北部和东部的综合贯通示范段,包括:城野田园、云麓彩林、松城水岸三个特色景观段;“一片”为集中造林片区。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人文禀赋,突出生态优先、强化郊野特色,尊重文化基因、体现地域特色,打造山水为底、蓝绿与共、人民向往之环。
奉贤新城绿环
奉贤新城绿环以“贤荟花环”为空间意向,先行启动段主要聚焦绿环西段,与上海成陆古冈身带空间区位重合,贯通道长约12公里,包括农艺公园、大地美仓、花米港湾、梦泽冈身四大单元。结合景观设计手法,展现贤文化,形成绿环冈身文化带。打造吴塘港新江南水乡冈身绿廊,展现“中轴礼序、川流不息”画卷;打造南竹港生境绿洲,形成滨水生态科普基地;打造南沙港活力绿绸,形成开放共享的郊野艺术森林。
南汇新城绿环
南汇新城绿环以“海上玉环”为空间意向,先行启动段主要聚焦绿环西南段,包括西侧沿人民塘随塘河的西部森林漫游段和西南侧沿芦潮引河的科教水廊段。贯通道长约10公里。沿线设置多个重要节点,以自然山林为本底,结合生态廊道串联并激活场地,形成城乡融合,体现乡土文脉的林水复合风貌,突出多维度的郊野游憩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