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十里江南故土情——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简读
□梁智强
毋容置疑,故乡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故乡”这个概念的看法自然而然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著名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望春风》正体现了这种变化,故事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他的叙事策略摒弃传统而善于创造,具有浓郁的自省意识和批判意味。小说讲述的虽是乡土的某个横截面,却能绽放出超越现实的不灭之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幽远广阔的终极命题。
《望春风》是我读到的最为触动人心的小说作品,这是格非汇聚数十年小说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他尝试对江南进行集中表达,也可以说是他对乡土的一次回望。可以说,回望对应的是乡村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对于乡土的依恋始终是《望春风》力求表达的主题。比如在第一章“父亲走差”,格非便道出了与往昔相比,他对乡土的感觉所产生的变异。尽管变异在他看来并不新奇,但却让他有了一种虚无感和不安感:“那熔岩般的火球,微微颤栗着,从窑头赵村的荒树间一点点地浮出来,年关将近时,听到锣鼓声,那感觉与平时完全不同。”主人公的精神隐伤时刻萦绕于心间,随着岁月的流逝飘荡于故乡的每一角落。人物的灵魂也在命运的洗礼中熠熠生辉,进而营造出一个朦胧而明晰的乡土世界。
每部小说都必然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学地标,《望春风》亦是如此。那个叫“儒里赵”的临江小村,就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发生地。值得一提的是,《望春风》的故事里随处可见格非故乡的影子。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水龙”,我在看格非的随笔集《博尔赫斯的面孔》时就依稀读到过,当时是出现在那座格非上学时用作教室的祠堂里。假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家在创作中首先考虑的是:把自己熟悉的事物如虚若实地展现出来,而他土生土长的故乡便是他一生都不能忘却的。这些隐喻着乡愁的事物构筑了这篇小说的独特内质,让我们从中感知故乡与作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这部小说关乎命运,关乎人性,也关乎选择,熟悉的生活叙事给予作家很大的创作空间,读者最终能挖掘并确认其中的精神价值,参与了一场豁然开朗的灵魂穿越。小说的每个章节匠心独运,夹杂着作者难以言说的内心隐秘,恰如一次心与心的对话,长路漫漫,人生终将如荒芜之境般稍纵即逝?这是格非留给读者的问题。从略显沧桑的文字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格非的善良和热情。伴随着格非的叙述,读者如同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勾起了对已然消失的乡土物事的缅怀和追忆,更触发了对于无常人生的深入思考。一条村子的命运,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基于此,我们不但能窥探到复杂的、多层次的乡土世界,更能意外发现那些隐匿于世外桃源的物事。
在过往的阅读经验里,写乡愁的小说多不胜数,作家们大都是以故乡本身抒发背井离乡的愁绪。但格非的《望春风》却为当下的乡土书写开辟了一条新路。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凸显出乡土的异质性:它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琐碎与日常,更是人们心中无法度量的心理距离。作者试图透过这种异质性,让自己抵达难以触及的故乡,重拾那种积聚多年的欢愉。这条村所发生的一切,充斥着模糊不清的气息,暂时让作者那挥之不散的乡愁获得了安放之地。对于人类而言,乡土记忆就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精神药剂。返乡,永远让人向往,也让人倍感困惑。
现实是一面客观的镜子,常能激发作家的想象和灵感。而在小说中建立一个超现实的想象空间,则需要作家具备与众不同的文学思维。近年来,一批具有乡土人文情怀的佳作蜂拥而出,作家们极尽想象,愁思满布,把离他们远去的乡村图景描绘出来,其中的人和事我们看似陌生,却又熟悉。
乡土情结始终是中国作家的心头大石。读罢《望春风》,我们恍如重返那个淳朴的农耕时代。这部小说让读者回到过去的同时,又让人们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诚然,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望春风》使用的这种手卷式的写法,如同《清明上河图》那般一气呵成,以“过去”观望“现在”。追忆是一座连通时光的永恒之桥,我们可以在这座桥上观照历史,也可以体察当下与未来,这既是一种尊重时光的漫长过程,也使得自身的思想境界有了较大的提升。
岁月如水,洗尽铅华。《望春风》是一篇能引起共鸣的扛鼎之作。在格非抒写乡土经验的过程中,他巧妙地把文学与生活连接起来,寻找一种解构乡愁的手段,故事颇具深意。那些看似日常的片段,却浓缩了作者积聚已久的情感,字里行间弥散出丰饶的人生况味,呈现人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忧伤,而作者在小说中所透露的困惑不也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症结所在?
阅读《望春风》,不但让我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美感,更使我读到了一种缺失与希望并存的人生轨迹。格非透过描摹坎坷的人物命运,试图审视现代乡村伦理和历史变革,温暖的底色始终伴随其中,读来感人至深。在那个年代,村里的每个人物仿佛都是一面镜子,能给人以启迪和反思。尽管格非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摹某个人物的性格,却透过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乡土世界的复杂性。他能巧妙地捕捉到这一点,也许与他长年累月的生活积淀有关。
梁智强,作品发表于《北京文学》《天涯》《清明》《小说月报》《星星》《作品》等刊。著有诗集《修辞窑洞》。曾获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奖、红棉文学奖、国际生态文学奖等奖项。
梁智强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