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避免“熊孩子”现象?专家这样建议
2023-09-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再局限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的传统界定。如何让家长成为更为“合格”的父母?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杨雄在“七宝童心圆”协“童”成长系列主题课程中提出幸福家庭需要一个稳定三角。在杨雄看来,“社会、家庭、学校”作为大三角,“父、母、子”作为小三角,通过“亲职教育”“子职教育”和“配偶教育”三种教育类型改善家庭关系、实施家庭教育。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杨雄教授提出建议:改变“补齐短板式”育儿理念,协力帮助孩子挖掘潜力、经营长处,通过“扬长避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学习的自信。改变“娇贵化式”育儿方式,不过度保护孩子,给予孩子经受实践淬炼的机会和空间。改变“亲职替代式”育儿行为,父母承担应尽的养育责任。

如何通过教育训练,让家长成为“合格”的父母?杨雄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而家庭教育的重心在“改变父母”。家长通过学习教育方法,掌握处理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了解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杨雄教授指出,在家庭教育中要解决“熊孩子”现象,需要在5岁前就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落实“规矩教育”。从小处严格要求,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让孩子懂得自我约束,也要把握好“紧”与“松”的度。只有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才能使孩子既有自律性,又有创新性。

此外,杨雄补充道,要允许孩子“试错”,帮助孩子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并得到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导他们不断“体验快乐”,培养乐观心态,不断提升孩子的“乐商”。每个人一出生,就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子职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尽到与他们年纪相符的生活职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