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普生态圈,家门口也有值得去的科普加油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家门口的生境花园,社区边的口袋公园,这些科普好去处可以让社区成为“科普加油站”。9月18日,2023年天山路街道“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暨第四届天山科普论坛更聚焦科技赋能助力智慧社区建设,打通社区治理壁垒,提升社区科学力,构建科普生态圈。
天山路街道辖区内的每个居民区都成立了一支科普志愿团队,由队长带领志愿者在日常开展科普宣讲、组织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居民素养。论坛现场为天山路街道科普志愿者团队代表们举行授旗仪式,希望科普志愿者团队今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创新屋等平台,共建共享科普阵地,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现场还发布了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一街一品、一社区一亮点”项目,并为居民区颁发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任务书,来自街道和17个居民区请来画师通过漫画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将他们的特色科普活动变成了科普漫画。
具有纺大特色的民沁生境花园是很多居民熟悉的地方,坐落于小区西北角的生境花园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划分了活动休憩区、融合转换区和秘境保育区,拥有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兼具花园属性,具有观赏、休憩和户外休闲等功能。
现场圆桌论坛上,纺大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婕妤表示,民沁园是社区唯一一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居民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要让“生态”与“科普”有机结合,让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就能“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乐趣。生境花园的打造充分发挥“家门口”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让自然真正融入居民生活,实现“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她说,纺大居民区将以生境花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践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持续发挥“家门口的科普好去处”的作用。
作为长宁“科普日活动”的明星品牌,连续举办3年的天山科普论坛连续三届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天山路街道表示,今年的科普论坛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需求。一系列家门口的科普活动也将举行。在天山四村的社区创新屋进行的机器人格斗互动挑战赛,让青少年对人形机器人有基础了解。在天山二村居民区开设的中老年ChapGPT应用体验活动,让中老年群体学习如何用此类工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挑战、化学历史和有趣的诺贝尔化学奖、机器人发展史等讲座将走进学校,让学生了解前沿技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