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阅读的老建筑里上一堂赏析课,静安创新文旅融合高雅艺术新模式
2023-09-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不用买票,也不用仰望,走进上海歌剧院等知名老建筑里,听大师娓娓讲述艺术那些事。这是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上海歌剧院共创的社会美育新模式。

9月21日下午,市民孙小姐来到常熟路100弄10号上海歌剧院主楼多功能厅,上了一堂趣味“社会大美育”文化艺术普及课。

上海歌剧院所在地,是原中央储备银行,建于1936年的主体建筑雄伟,立面结构分明;讲究对称,给人以庄重感,呈现出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2005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同样,上海歌剧院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新安旅行团,造就了任桂珍、施鸿鄂、李仲林、舒巧等闻名遐迩的老艺术家。和孙小姐一样,许多市民是第一次走进上海歌剧院主楼,院史墙上的珍贵照片唤醒了大家心底的美好回忆,传承经典,历久弥新。

台上是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何超化身为“美育老师”,主讲了“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剧艺术赏析会。何超老师声情并茂讲解经典歌剧的诞生背景、剧情、华彩段落和经典片段,上海歌剧院优秀青年歌唱家王柏龄等老师则现场演绎歌剧选段。

“这样的讲解很接地气,歌剧毕竟是高雅艺术,有一定的鉴赏门槛,细致的讲解能让普通人也能近距离感受世界经典歌剧的魅力。”孙小姐介绍说。

静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静安创新文旅融合高雅艺术新模式,让建筑可阅读,让艺术共欣赏。从艺术的角度解读老建筑的故事,让顶流艺术家走近基层文艺群众骨干,充分发挥专业院团力量的社会大美育功能的重要举措。为市民度身定制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接地气的普及方式,让市民欣赏艺术、了解艺术知识。

据悉,作为2023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静安区目前有上海歌剧院、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进入市级目录的“社会大美育课堂”9个;在此基础上,静安还积极培育打造了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等6家单位作为区级“社会大美育课堂”,计划至2025年达到20家。截至2023年9月,静安区属“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展公益性美育公教类活动201场次,服务865324人次。

下一步,静安区将结合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艺术苏河”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深耕优秀美育项目,打造“美在静安”的静安美育特色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