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的12年,文化广场变成了全国音乐剧地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费元洪至今还记得,2011年1月,他和几位新入职上海文化广场的上海大剧院前同事一起,在文化广场重建者负责人乐胜利的带领下参观工地,“踩着工地上的灰尘,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即将有一个新的平台,施展所长。忐忑的是,当时的原创音乐剧刚起步,市场化程度很低,而海外音乐剧也是亏多赢少,是否真能依靠音乐剧来养活自己,大家心里都没底。”
他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9月22日,在重建的文化广场12周岁生日庆典上,他说,“不设限”的理念让它成为了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最初的梦想实现了,文化广场已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音乐剧地标。”
== 表达不设限 ==
据文化广场统计,运营十二年来(截至2023年8月31日),剧院共举办演出2742场,接待观众人数达322万人次,积极彰显了沪上标志性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的鲜明形象。
制作项目各地巡演累计406场,在为优质作品提供发声场域的同时,同步打造“小而美”与现象级并重的音乐剧制作品牌。同时,坚持“把门打开”的空间运营方式,围绕“艺术性、普及性、大众性”,文化广场亦注重释放舞台艺术的城市辐射力,践行剧场空间的社会责任,举办公益活动达2672场,吸引超过43万人次参与,建立更为亲民的都市观演日常,增进更为亲近的剧场文化纽带。
时处作为现代剧院的第十二年,上海文化广场坚守“为观众选好戏”的理念初衷,秉承“以音乐剧为主,时尚经典艺术为辅”的艺术定位,为观众呈现多元的时代审美与艺术品味。今年的周年庆典月,文化广场以“世界的尽头”三宝音乐剧曲目精选音乐会、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张玮玮新专辑《沙木黎》上海音乐会、德语音乐剧明星玛雅・哈克福特音乐会五台不同形式的演出呈现多国风情,串联起对于戏剧与远方的向往。其间既有演奏规模宏大的音乐盛宴,亦有顶尖阵容呈现的恢宏巨著;一方面融汇东西方美学与力量,另一方面传递创新的激情与老派的柔情,以此作为剧院献给同行十二载的广大观众的贺礼。与此同时,曾荣获奥斯卡奖、格莱美奖、托尼奖、奥利弗奖的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曾经》也将于周年庆典次日正式开票。该剧改编自爱尔兰同名音乐电影,力邀英国知名演员、歌手、音乐人亚瑟·达维尔(Authur Darvill)与跨界演员英尼斯·德·克拉克(Ines De Clercq)担任男女主角。作为文化广场2023年末演出季中首部与观众见面的作品,通过治愈人心的音乐烘托充满传奇色彩的唯美故事,给予人们感官与情感的双重沉浸体验,以期在年末带来一场充满魅力的视听盛宴。
有意思的是,文化广场还特别为观众推出了十二周年庆特别衍生品——歌词铭牌珍珠项链。挑选了数年来对剧院和观众具有特殊意义的两部剧目: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中文版与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并将其中两句歌词分别镌刻在项链的挂坠上,以此留住闪光的一瞬。珍珠则是与本年度演出季“历历万物,皆为新光”的主题相合——彼时这一意象从价值层面串联起对于未来的向往,如今终于落于实体之上。
== 场域不设限 ==
文化乐土十二载,“不设限”是剧场的注解。无论白天黑夜、台前幕后,无论正襟危坐、悠闲懒散,参与剧场的方式可以有千万种。而文化广场的每一个具象的空间,恰恰都暗含了无限的可能。
时隔两年,“一起凡几·特别企划”在周年庆典月升级回归上海文化广场北区草坪。200多家创意满分的独立品牌,首次亮相的视觉呈现,以及形式各异的现场活动,吸引了的受众走进广场,亦丰富了广场空间的多重可能性。文化广场不仅作为上海的城市地标而存在,更愿跳脱空间限制,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的生活潮流中找到为年轻一代的市民创造情感层面强关联的方式,立体拓展剧院作为市民生活第三空间的可能性,营造人与空间共享共生的精神场域,点亮人与城市相守相惜的艺术之光。
“广场十二色”摄影展于9月21日-10月31日期间在文化广场剧院大堂展出,通过聚焦个人与剧院场域的关系,将导演、演员、音响师、观众等角色安置于剧院的不同空间。并以定妆照为视觉主体,呈现十二色独特风采,希冀让不同群体代入自身特性,感受这一场域作为现代剧院而存在的、横亘十二年的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为迎合“剧场不设限”的概念,午夜时分的户外舞台草坪区域举办了一场城市环境戏剧朗读。这是9月22日与23日的交界,也是剧院迈向新一岁的起点。特邀主创、演员张玮伦带来自己全新创作的剧本《∞+1》,这是他基于反复无常的生活所作出的思考与感悟。文化广场渴望与观众一起回到戏剧与剧场的起点,在自然与公共环境中,寻找故事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并重新审视戏剧与人生的存在。借由这一形式,“观看”的严肃性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消解,而戏剧依旧自由和鲜活。
除此之外,由上海演艺大世界服务中心和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剧社论坛也将于9月24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A空间正式举办。历时三年调研规划与设计改造,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明确以垂直、共享、社交为关键词,为行业试行一种可复制、可持续的专业体系。
== 连结不设限 ==
今年九月,文化广场携手Metro大都会推出双重贺礼。市民朋友不仅能够通过“生活”板块直接购买到文化广场的各类演出票,还可以免费领取周年庆典演出之一——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的主题乘车皮肤,以期营造更多城市文化奇遇,共同塑造与传递艺术在城市升级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多元、精致、先锋、温暖的城市品格。
“剧院十二周年特别发布”仪式当天,文化广场亦向广大观众同步剧院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进度。通过对人群与剧目的标签积累与研究,从每一张具象的票张,看见背后所承载的个体需求与期待。与此同时,该体系辅以多元画像对应“人”“票”“剧”“场”四个维度的不同特征,从忠实群体的购票需求,到疫后走入剧场的全新受众,再到Z世代的心之所向。既让各类优质的演出均得以匹配合适的观众,也让更广阔的人群在文化乐土找到共同的气场和荣光。而作为剧院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重点块面,“标签驯化”将承载并向公众传递更富情感浓度与温度,同时也更易被感知的文化服务。文化广场始终期望,与观众群体的联结并非单纯依靠票务,系统描述的亦不止是数据,而是更加生动和具体的“人”。
除此之外,9月22日至24日,为配合剧院不同空间与时区的多项活动,文化广场亦联合“享道出行”特别准备了价值88元的限量优惠券礼包,力求看见更多隐性需求,为参与周年庆的人群提供显性而细致的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