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上海样本”?这份百余页的白皮书给出答案
2023-09-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9月22日上午,上海一中院与上海浦东法院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白皮书(2013年-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年来两家法院在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发布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等8个方面的26件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2013年11月至2023年6月,上海浦东法院共审结涉自贸区投资类商事纠纷4367件、贸易类商事纠纷 17264件、金融商事纠纷109522件和知识产权纠纷50578件。自2018年初最高法院关于仲裁司法审查的相关司法解释等颁布至2023年6月,上海一中院共审结仲裁司法审查类纠纷4260件。白皮书还就上述纠纷案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此外,白皮书还选取了企业重整拯救、国际规则适用和多元解纷机制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并介绍了运用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解决机制的案例实践。

据了解,十年间,上海一中院和上海浦东法院通过完善专项审判机制、构建多元纠纷化解体系等方式,持续推进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司法服务保障模式。

两家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在办好案件的基础上,主动向前一步,加大裁判规范供给力度,强化司法裁判的市场指引功能,通过构建自贸区案件审判规则体系、适时发布典型指引案例、注重裁判规则实务研究,着力提高涉自贸区案件审判质量和效果。

2014年5月,涉自贸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正式启动后,两家法院不断创新调解机制和调解方法、拓展纠纷“全流程”解决内涵,构建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高自贸区商事纠纷解决质效。

同时,两家法院通过加强涉自贸区知识产权、金融、企业清算案件的专项审理,发挥专业审判机制优势,保障自贸区市场秩序良性发展。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探索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协同联动共治;在金融审判领域,制定《关于群体性纠纷示范案件发现机制》、开发信用卡纠纷审判软件;在破产审判领域,上海浦东法院于2022年1月设立破产审判庭,加强府院联动,力促破产和解。

为优化自贸区风险协同监管治理,两家法院还注重发挥审判延伸作用,开发全国首个自贸区司法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预警自贸区监管法律风险;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常态化对接联络;加强国内外司法保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实践成果,为自贸区改革工作创新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