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腰带”的情义,百年老字号檀香皂延续十多年的暖心故事
2023-09-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第十七届上海中华老字号博览会9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百年老字号”蜂花檀香皂带着它那标志性的金黄色“腰带”闪耀全场。有谁知道,这手工复古包装背后,还有一个延续了十多年的暖心故事。为此,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进了延吉新村街道阳光睦邻中心的“包装车间”。

 “包装冠军”一天可以包600多块香皂 

左手拿过一块香皂,右手中指迅速蘸一点浆糊,在香皂上竖着缠好一条说明书,然后横过来,缠上金色腰带,再将手指上的浆糊一刮,贴上小圆标贴,一块檀香浓郁、复古包装的蜂花檀香皂即将出炉。

“包装冠军”小杨,巅峰时一天可以包90箱,每箱72块香皂。他的手势快到让人看不清他是什么时候蘸的浆糊,更让人想不到他其实是个智障人士。而负责“流水线”最后贴上花型金贴的,正是他的妻子小王。两人同为阳光中心学员,因皂生情,夫唱妇随,但老公要是包得不好,老婆还是会“丢回去”。

从2007年开始,上海制皂厂有限公司就在杨浦区残联支持下将“蜂花檀香皂手工包装”劳动项目引入社区阳光中心,助力智力障碍学员的技能培训和康复训练。阳光中心的“包装车间”就是学员的训练基地。

采访时,现场突然欢呼起来,原来是制皂厂的“马经理”来了,“马经理”每次来都是送订单的。

“因为我们厂以前是在杨浦的,所以有感情。”“马经理”就是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宣传部部长、综合管理部经理马德雄,他这次专程来到延吉新村街道阳光睦邻中心,就像回到娘家,每个人看向他的眼神里都充满了阳光。

但是,在马经理心中,仍然心存感激。“这些学员态度认真、专注,包装质量甚至超过了我们包装车间的员工。”马经理一脸赏识地看着小杨包出来的香皂,“你们看,他包的腰带都是一条线的,非常整齐。”前两年厂里组织过学员和员工之间的技能比赛,盲选后得名次的选手还是学员更多。

 “宾馆装”新业务带来新的生气 

檀香皂的复古包装使用了7种不同材料,需要经过9道工序完成。中间的腰带是产品商标,2017年开始采用全新烫金工艺,竖包的产品说明书附四国语言,腰带上方的小圆标贴用来查产品真伪,腰带下方的花型金贴说明这是国内唯一3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的香皂产品……“我们原来用的是环保的玉米浆糊,但是上海天气潮湿,容易发霉,现在用的是防霉胶水。”马经理介绍说。

蜂花檀香皂的鼎盛时期,订单多到来不及包装,只能发动全厂管理人员一起包,办公室里每人分5箱,用业余时间来包,一个星期包好。

 马经理特别欣赏阳光中心的文化氛围,“反客为主”带记者参观起了学员的培训基地。“这是学员们做的陶瓷杯,这是他们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真的很不容易。”马经理笑着说起一件往事,“当时有一批外贸订单,时间紧任务重,我马上想到这里,希望他们能赶赶工,没想到被回绝了,因为学员们要上课。”

正是这份感动,檀香皂的包装任务始终给了阳光中心。如今,随着快餐时代到来,金色腰带被直接印在了包装纸上,只有外销产品依然采用手工复古包装。虽然檀香皂手工包装的需求少了,但马经理这次还是带来了新订单——25克的“宾馆装”,一罐里有十几块,普通的檀香皂是125克的,“宾馆装”因为身材娇小,只能靠手工包装。新业务给阳光中心带来了新的生气。

 帮学员康复训练让他们自食其力 

对于阳光中心的学员来说,包檀香皂不但有了一份收入,更是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学员每天的劳动时间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这几天,他们正在包装蜂花的液体药皂。

延吉新村街道阳光睦邻中心的工作人员王伟樑看到马经理就像看到亲人,他2009年开始到这里工作,见证了双方十多年的合作。

“包装复杂我们不怕,就怕断货。”老王是个直性子,做事风风火火,一心为学员着想。因为包香皂不仅能帮助学员康复训练,还能让他们有经济收入,可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在老王眼里,这里的学员年纪再大都是“小囡”,因为他们的心智也就几岁、十几岁。

70多岁的陈师傅智障的儿子小陈2009年就来了这里,他属于重残,现在已经慢慢融入社会。“他比以前活泼了,以前一个人闷在家里,现在要‘上班’,接触的人多了,懂事了。”儿子40多岁了,老父亲依然放心不下,如今的变化,让老父亲感到放心,“因为要做包香皂之类的手工活儿,脑子好使多了,他的语言障碍也好多了,现在话挺多。”

“那个就是我儿子。”不远处,小陈一边包装一边跟旁边的小伙伴交流着,陈师傅说,他们家就住在对面,儿子每天中午还能回家吃饭,他以前也一直在这里当志愿者,“这里的老师很负责”。

“我们每天有40多名学员来这里从事简单劳动,制皂厂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的学员进行精细化的手部操作,既有收入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延吉新村街道残联负责人徐丽敏认为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爱心故事。

从1928年到现在,蜂花檀香皂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十多年来,约有7个街道400多名“阳光基地”的学员成为蜂花的“编外员工”,经过他们包装出厂的檀香皂不光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还将继续漂洋过海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这份爱辐射到全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