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R技术、触墙技术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2023-09-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让红色文化走进年轻一代,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亟需付诸具体行动。”上海市创意产业会红色文创专业委员会主任曹天风在9月23日由上海杉达学院携手人民日报出版社、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红色文创专委会,在上海杉达学院嘉善校区举办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交流活动暨《破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新书分享会上说。

现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教授分享了《破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酝酿、完稿到出版的心路历程。他希望,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和大学生群体,用可信、可读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写这本书,我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这本党史作品不仅要兼具党性与科学性,还要力求可信与可读、故事与学术、史学与文学相统一,把建党伟业纳入一定的历史进程和空间范围来呈现。这本书从选题策划到融媒体创作,推动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年轻一代。”

曹天风此前曾多次提出挖掘、利用、保护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更好走进青少年。为此,在选题策划之初,编委会曾组织多场创作座谈会,听取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的心声和建议,然后根据青年朋友们的提议,反复打磨各章节的小标题,从目录大纲开始就十分生动。读者只要通过扫描书中的AR识别码,就能在移动手机端菜单式点播以及和朋友分享4集短视频《精神之源 力量之基——解码伟大建党精神》。

据悉,未来,这本书还将改编为影视剧,叠加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并以书中的红色故事为主线,打造一台互动新演艺,以年轻一代喜爱的沉浸式剧场艺术,让新时代青年“亲身体验”百年前“新青年”的奋斗人生和信仰世界。

在曹天风看来,之所以选择上海杉达学院作为《破茧: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走进的第一站很有意义,希望通过“红色阅读润校园”架起通向青年人的红色桥梁。

这场红色之旅通过参观上海民办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展示以上海红色文化辐射长三角地区红色资源,将党史内容数字化形式呈现,以AR技术、触墙技术等方式,与思政课程和旅游讲解课程相结合,为师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党史学习体验。

据介绍,上海杉达学院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利用毗邻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的区域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组建围绕上海民办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内的党建展厅为实地的大学生红色讲解员队伍,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和融合思政课程的大学生讲思政比赛;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优势,开展红色路线设计大赛和红路实践课堂我来讲等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