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陪诊师”培训年内覆盖各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作为“老人看病帮手” 的陪诊师已经在市面上出现,良莠不齐,操作全凭经验,真的可以让子女放心吗?为助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满足就医陪诊服务对人才队伍的需求,为期4天的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正在上海开放大学火热展开,为上海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陪诊知识。记者获悉,这也是上海首度锚定这一新兴领域展开的规范化培训。
※ 带着实践中的困惑前来培训 ※
在紧急情况时将老人送往医院,需要家属签字怎么办?上海凯成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的乐建华带着实践中的难题报名了这次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从一名医院护士长到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乐建华身份发生了转变,医院里看似熟悉的事务,却在新的视角下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
“虽然在医院时我是工作人员,但是我要是陪一个老人去看病,那是不一样的角色,因此,我特别也想了解一下怎么去又安全又高效地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乐建华坦言,之前多是凭着爱心去做这件事。她希望通过培训能学到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安全、高效地陪诊,真正帮助老人解决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
9月24日,首届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启动,本次培训面向本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当下,上海市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据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本市独居老年人数为30.06万,其中孤老人数为2.24万人。就医陪诊服务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很多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痛点和难点。
“辖区内独居老人近两千人,有相应志愿者进行关爱,每位志愿者每天需上门探访30-40位老人,部分老人确实有就医陪诊的需要,但社区志愿者从工作时间和专业技能上都很难满足相应需求。”杨浦区四平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蓉蓉直陈道。面对老人们的就医陪诊需求,专业人才队伍的短缺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随着陪同老人看病的需求增大,一些机构也随行就市开拓了陪诊业务。上海蜂邻健康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盛凯凯说,他们刚推出陪诊服务,了解到这次培训第一时间报名来“尝尝鲜”:“迫切需要培训来增加我们陪诊水准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医院各诊室的就医的流程,还有预约挂号、付费、配药,包括我们检查预约后续流程的梳理,是需要是提升的。在陪诊的过程中,对于沟通的技巧和我们长者的心理疏导沟通技巧,这方面也是要增加的。”
※ 岗位上实现“一岗多能”“一专多证” ※
为助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满足就医陪诊服务对人才队伍的需求,此次,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服务基础知识和陪诊服务专业技能。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双方共同颁发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
其中,核心课程内容为陪诊服务基本流程,包含诊前服务(接洽病人、预约服务、看诊准备工作)、诊中服务(等候就诊、就诊、检查、取药)、诊后服务(预约复诊、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其他课程内容还有医疗机构及医师信息查询、各类预约挂号方式、一般疾病分科分类规则、就诊基本流程、各类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医嘱执行、住院和转院办理、医保常识、老年人心理护理、陪诊服务沟通技巧,以及陪诊服务规范与法律责任等。
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介绍:“从报名的情况来讲是非常爆满,将近1000人,今年分段分序地能完成500人左右、实现本市16个区全覆盖培训。他们有社区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培训可以让他们在岗位上去实现一岗多能、一专多证,为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在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看来,通过培训探索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助医需求提供人才队伍支撑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将“陪诊师”列入新的国家职业目录,解决就业问题,使得整个为老服务体系更高质量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