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贸易外汇结算大幅增长、电商高质量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制度和科技双轮驱动
2023-09-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今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设立十周年。在这里,离岸贸易外汇结算大幅增长,电商高质量发展,文物艺术品进出境总货值不断上升。今日,记者在上海自贸区采访发现,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正在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并进,助力企业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离岸通”平台的建设

破解离岸贸易审核难题  

“保税区有一家贸易企业,从今年1月到8月,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外汇结算额达到10.3亿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长80%。外资企业金士顿科技,自去年年底启动离岸转手买卖,到今年8月,本地新增贸易额超过4.94亿美元。自贸区是做苗圃,而不是做盆景。”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处长梁翔在采访中说道。

这样的大幅增长如何实现?梁翔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背后离不开保税区积极推进“离岸通”平台建设,该平台也是全国首个运用境外数据辅助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平台。由于我国的外汇监管要求将海运提单、海关单证等货权凭证作为外汇经常项目收付汇的重要依据,而离岸转手买卖的贸易中间商不直接经手物流单证,因此导致了贸易中间商结汇和付汇困难、以及海关数据与外汇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离岸通”作为全国首个综合运用境内外数据以辅助银行开展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平台,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企业信用画像、国际货物运输、境外港口装卸、境外海关报关等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和交叉比对,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带来的真实性审核难题。

此外,自贸区保税区建设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服务和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发展,协助金融机构解决支付结算真实性问题,提供政策咨询、专业人员培训等全方面服务。目前,产业服务中心已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组织多次线上和线下活动,服务对象覆盖区内百余家总部型企业。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2022年,保税区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共336家,占全市51.38%。保税区域内企业在全国商业银行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收付总额达497.58亿美元,占全市81.54%,吸引了跨国企业将离岸业务由境外主体向上海主体转移,助力企业开拓离岸业务新模式,提升上海自贸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互联网赋能贸易业

打造电商在线新经济高地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城市实现竞争优势再升级的重要推手。上海自贸区将突出亮点特色,加快推动新贸易、新零售、新消费等新型产业业态集聚发展。

“用互联网赋能传统贸易业,打造在线新经济功能高地。比如‘盒马跨境购’项目通过跨境电商保税网购模式,最快30分钟可送达消费者指定地址,让消费者高效便捷享受到买遍全球的购物体验,也是将新零售与跨境电商跨界融合的探索。”保税区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处长戴擎宇说道。

如今,电商从传统的商品竞争,到内容和服务力的竞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落户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梦饷科技不仅看中区域优势,更看重在数据跨境流通方面的先行先试。作为已有六年的商品分发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服务模式上,梦饷科技借助智能化技术,为订单全链路系统提供保驾护航。自今年以来,梦饷科技以“主动服务”为关键词,在服务机制、服务模式、服务政策、服务过程等全链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参与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获批成为上海市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跨境电商进口订单总量和交易总额分别占到上海市的36%和52%。”戴擎宇透露道。

此外,记者在今日采访中了解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动文物艺术品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落地,10年入驻相关企业最高增长至1400余家,年贸易规模突破350亿元。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介绍,过去10年间,公司从建立到发展,实际上都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密不可分。从2013年到今年8月,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总货值近900亿元。2021年总货值近176亿元,创历年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动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十年来,保税区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5%。十年合计完成86464.3亿元,保税区域税务部门税收年均增长9.1%,十年合计完成6390.2亿元,十年来,保税区域实到外资年均增长17.3%。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