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科学家讲课是什么体验?黄浦区启动青年科学家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
2023-09-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如果把一个锂条或锂块放到水里,会产生哪些现象?9月25日下午,市青科协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姜雪峰教授给黄浦学生讲起了化学科普课。当天下午,黄浦区启动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青年科学家进黄浦校园“十百万千工程”,将开展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元素周期表上有118个元素,这118个元素各有各的特征,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占了宇宙整个重量的90%;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是锂,它的密度大概只有水的一半;最软的金属是铯,它的莫氏硬度只有约0.5,这意味着,拿剪刀去剪它,比剪一张纸还容易……”在这堂《化学的硫连忘返》科普课上,姜雪峰首先给学生们讲起了不同元素的特性。

姜雪峰教授的这堂课,是青年科学家进黄浦校园的“开学第一课”。为着力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有关要求,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黄浦区紧密围绕“高、先、精”的区域教育发展定位和打造“教育改革引领区、创新教育先行区、教育发展精品区”的建设目标,在今年教师节前编制并实施了“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十百千万工程”就是在团市委、黄浦区政府、市科委、市青联的大力支持下,让黄浦区各中小学校与一批富有学术造诣、科学精神和教育情怀的青年科学家结缘。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介绍说,“十百千万工程”是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亮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科学实践,“希望在今后的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通过开展‘十个青年科学家团队入驻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千名黄浦青少年进入主题研学营开展研学活动’‘万名学生进科普基地’等特色活动,不断将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和匠心智慧引入中小学校,为区域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搭建高端平台,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提供专业支持。”

启动仪式上,11家“黄浦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基地”被授牌,即将走进黄浦校园的青年科学家们也获颁了聘书。

市教委副主任王浩表示,新发布的《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是对标国家政策和地方要求,立足黄浦教育发展实际,对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所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尤其是推进高品质科学教育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具有积极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充分体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区域层面践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的特色做法。希望在青年科学家团队的助力下,高质量落实科学教育进校园“十百千万工程”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区域范式,为上海加快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贡献黄浦智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