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学生兴趣点,促进“五育”融合,新学期课后服务亮点多
2023-10-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多月,这学期各个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如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双减”实施后的一项重要举措,课后服务能让孩子“学什么”一直备受家长关注,新学期开学以来,不少学校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发掘学生兴趣点,促进“五育”融合,在课后服务中注重素质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助力孩子们全方位、多维度的发展。

  == 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 ==  

为解决家长下班时间晚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实际困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宝山宝杨实验学校的课后服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段(15:30-16:30)作业辅导,第二时段(16:30-17:30)素质拓展,第三时段(17:30-18:00)爱心看护,既满足了不同家长接孩子的时间需求,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课后服务质量,在第一时段的作业辅导中,学校轮流安排各个班级的语数英任课教师进班,为学生解答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作业辅导。第二时段的素质拓展课程,学校则鼓励每位教师学习开发一门素质课程,例如一年级的课程就有剪纸、京剧脸谱、木贴画、衍纸造型、折纸等,丰富的拓展课程为学生的留校时光增添了乐趣和色彩,也为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找寻自己的志趣所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棒垒球课程是华东师大附属宝山宝杨实验学校的课后服务名片。

除了基础素质课程外,课后服务里还融合了学校专业教师开设的特色校本课程,由学生自主报名。在华东师大附属宝山宝杨实验学校,棒垒球、扎染、航模等都是备受学生欢迎的特色校本课程,尤其是棒垒球,是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标准的棒垒球赛场,加上专业的师资队伍和适切的课程设置,在学生心中种下了这项运动的种子,也渐渐形成了校园棒垒球特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22年4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华东师大附属宝山宝杨实验学校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开设了美育、体育、劳育等系列素质拓展课程。DIY剧场活动课程《蜗牛和黄鹂鸟》就是由一年级的同学们利用每周三的课后服务时间合作完成的。每周三是固定的超轻黏土素质拓展课程时间,利用这一时间,孩子们参与了以艺术剧场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创作。从黄鹂鸟、蜗牛等黏土角色制作,到周边素材的补充,从葡萄藤框架设计、搭建、固定,到分场景制作和人物表演,都由同学们自主完成。在课程中老师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力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力,也逐步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 挖掘学生潜力落实“五育”融合 ==  

新学期,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结合实际校情、学情,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开设高质量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力,学校推出了“书香南实”阅读素养特色课程,围绕“如何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性问题,工作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需求,打造阶梯式阅读体系,以提高阅读水平。初中学段依托经典文学作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让学引思”为导向,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小学学段则以中国神话故事和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学校还开展“每天都有所录”“每月都有所展”“师生共析”等阅读活动,为各年级学生量身打造阅读记录本,以供学生随时记录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南大实验学校的“四时田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五育”融合少不了劳动教育,南大实验学校打造的“四时田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真实的耕耘中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在亲身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以《种植笔记》的形式激励同学们记录劳动实践体验,体悟劳动的本质和意蕴,坚持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身体力行地“做”、低头弯腰地“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品质。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呵护“四时田园”里的每一株小苗苗,学校为各班统一配备了劳动用具,“我们的劳动教育不仅体现在一次播种、一片种植园地里,更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方面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劳动教育”以一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课后服务“课程化” 服务内容“多元化” ==  

新学期,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继续开展好三段式课后服务。开学前三天,教师们就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申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种课程性质的课后服务课程,并完成学生各时段的留校报名工作。根据实施方案,学校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设了30多个社团课程。

德育课程有“小小金话筒”播音主持社团、中国传统故事欣赏、弟子规故事欣赏、囡囡讲沪语、故事中的“思维树”,智育课程有玩转STEAM趣味课堂、扑克牌智力游戏、趣味成语填词、走近阅读、计算游戏,体育课程有少儿足球、“爱乒才会赢”乒乓社团、“只手遮天”手球社团、“舞动心灵”啦啦操、广播操社团、“刚柔并济”空手道社团、“武状元”武术社团,美育课程有萌娃民乐竹笛社团、“淘气包”陶笛社团、“乐淘淘”陶笛社团、“小荷才露尖尖角”舞蹈社团、SONG合唱社团、Q版漫画形象设计、酷我地带动漫社、小宇宙岩彩画社团,劳育课程则有乐土陶艺社、“海洋追梦人”船模社团、中华小当家、“心灵手巧”折纸社团、“巧手结艺”中国结社团。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30多个社团课程。

学校方面介绍说,学校构建课后服务“社团化”教学模式,切实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实施课后服务后,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比赛中收获颇丰。后续,将继续从服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现课后服务“课程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质量“最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上师大附属宝山潜溪学校多种社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上师大附属宝山潜溪学校的课后服务,也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底蕴方面下足了功夫。“腰旗橄榄球”“手工布艺”“艺术体操”等体育艺术类社团帮助孩子们增强体魄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体育素养;“生活中的环保实践”“魅力理科”等跨学科类社团不仅充分利用了校内学习时间,更将探究延伸至节假日,项目化地跟进;“机器人编程”“航海模型”等科技类社团则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为宗旨,让他们在“玩”中提高认识、提升兴趣,从而学习更多新的科技知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