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她的诗滴着生活液汁——《当你起航飞往你的山》序
2023-10-22 生活

韩鲁华

散文写得正情趣盎然的鲁秦儿,忽然将自己的笔转向诗歌写作。有一天她发给我一首诗,并虔诚地留言:这是她随意写的,希望我看看这是不是诗。这当然是诗。但我还是固执地给她留言:如果她在散文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一定会走出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尤其是那些书写人物的散文,表现出极大叙事写人的艺术潜力。

这位看起来文雅而温柔的女性作者,其内心竟然是如此的倔强坚韧。随后,从报刊上经常看到她一首首诗作,似乎在证明:她不仅宜于写散文,亦宜于写诗。去年年末的一天,她发给我一个文档,并诚恳而期望地给我留言:韩老师,能给我写个序吗?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

我有些惊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她竟然写完了一本书!我坦然说:我对诗歌可没有太多研究。这是实情,几十年主要将精力倾注于当代小说领域,出于教学的需要,也对诗歌创作有所关注,但整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过多的研究。

近年来,与年轻作者接触多了,对于他们的创作境遇,也有了些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境遇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异,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企业职员甚至老板,还有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他们却是那么的相似:艰难地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苦苦地摸索跋涉着,对于文学艺术是那么的虔诚与期待。我常常被他们那种充满虔诚而期待的目光所感动,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读鲁秦儿的诗,第一个直感是随感而发。她写诗似乎并不考虑什么诗格之类的东西,而是于现实生活中,有了感觉或者灵感,就随手把自己的那种还滴着生活液汁的感受记写下来。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诗中透露出的并没有多少过分理性的矫饰,而是一种此情此景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表现出率性而坦然,情因景的触动而发,景又被她化在情的抒发之中。其内心世界与眼前的外部世界,形成了合二为一的意象意境。也许,这些意象或者意境,还不是那么的意深境高,还不是那么的阔大悠远,但那确实是她对此情此景真实而坦诚的流露与抒写。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诗也就少了那些虚幻与矫揉造作。心之所想,情之所欲,也就便成为她的诗之所为。她的诗,就是一个坦诚的她自身。

如此说,也并不是说她没有自己的思考。其实,她对于生活、人生、世界,以及自己的生命存在,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从她的诗所抒写的题材而言,有对于自己内在生命存在的困惑与忧思,也有着情感的价值取向与询问。当然,由于她现在身居城市,而其生命情感的血地似乎还在乡村,或者说还在故乡,因而,城市——故乡,也就成为她生命情感的两个基本的意象。她在城市生活的时间,也许已经超过了在乡村的时间。就其生活层面而言,也许她更适应城市生活。但是,于精神情感深层而言,可能她也如同其他从乡村到城市的人一样,也只是一个城市的寄居者。眼前的现实生活满足了她物质生存的需要,而精神上却难免会陷入一种困顿。她在向前眺望的同时,却时常将目光转向了过去,在对于难以回去的过去的回味中,得到一种精神情感上的安慰。比如在一首《如果爱回落到从前》,她对于爱的思考:如果爱回不到从前/我就去可可西里远行/在路上再次寻找/多年前的那次重逢……

她是否寻求到了从前呢?如果寻求不到,又该如何?她的回答是:如果爱回不到从前/我愿变成一块吉祥的玉石/无语,无言/挂在你的胸前/跟随你海角天边……

在这里,我更愿意讲她对于爱的探寻,视为是她生命情感心路的一种显现。生命是不可逆转的。但是,生命却是可以反顾与眺望的。在反顾与眺望中,完满着生命情感的现实建构。

对于她的诗,也许是我本人生命情感的基因所致,更喜欢那些对于土地、北方与故乡抒写的诗。我觉得这些诗,将她从困惑迷茫中导向了自我归宿。比如《蜕变》:

那个在寒风中赶雪车的老人

他苍茫的扬鞭的手势

永远是

故乡的标本

村庄,作为一种在迅速消失的传统文化象征,构成了她生命存在的一种深层精神心理情结。

尤其是她关于故乡中的父亲、母亲的抒写,可能更体现出她内在精神情感的隐秘世界。她的诗虽然许多是缺乏历史穿透力的,更主要的是对于当下生命情感状态的诗意表达。但写父亲的诗,却有了一种历史文化的承续或者承载。有首诗题为《深冬的壁炉》,第一节这样写:

坐在壁炉旁的老人

眼睛紧闭,细数着岁月的年轮

他搭在日子的脉膊上倾听时

血液流逝了多少朝代

又流经了多少江河

坐在挂在老屋的壁炉前的老人,我们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父亲、祖父,甚或先祖,也可理解为是我们自己。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时间节点上的生命存在。也许,不论是当下或者未来,我们生命存在的形态及其意义的阐释,与前辈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无法超越历史之外而存在,我们只能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社会历史再怎么发展变化,但总有一些东西是存留于我们的生命情感、精神心理之中的。我们也会成为坐在壁炉前的老人,承载着一种生命历史血液经脉。

诗是言志的。这“志”自然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但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就诗而言,我以为自然是通过诗人所创造的意象而体现出来的。诗不是分行文字排列,而是通过意象的建构对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及其逻辑的表达。因而,写诗就必须以思想情感为其内在逻辑去建构意象世界。而意象的创造,又是具体运用语言及其修辞的手段得以实现的。这中间自然是离不开合理而独到的艺术想象的。读鲁秦儿的诗,我感觉到了她在这方面的努力,而且有着不断的发展提升。而且,也注意到了其间所融入的情趣意味乃至情致韵味的体味。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步入诗歌创作的诗人而言,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可贵的。起码,这是从事诗歌创作的正路。

更为重要的是,诗歌要有境界。而境界的大小高低远近,是与诗人自身的胸襟与眼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对于社会时代与历史,以及自然等的感悟体验和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我觉得鲁秦儿的诗歌创作,还应该有更多的提升空间。诗歌创作不能没有自己的世界,而且往往是浸透着自己生命情感的液汁。诗歌更能充分地表达人的内宇宙。但这个内宇宙的建构,则是在与外宇宙的交融中得以扩大的。只有心怀天下方能写出天下之诗。同时,诗歌包括其他文学样式,最忌讳靡丽气。这些,鲁秦儿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注意到了,而且也可以说做得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算是我读鲁秦儿诗歌所引发的更进一步的思考,也一并说出来,供鲁秦儿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参考。

韩鲁华,著名评论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韩鲁华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