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太激烈!他爬到桌子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2023-11-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PLANTS……”今天下午,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未来科学家桌布论坛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刘栋天一边与旁边的小科学家、导师交流,一边爬上桌子在桌布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对于这样的“出格”举动,导师和小伙伴们并没有太大反应,大家关注的焦点仍是他表达出的想法。

“我们组的议题是怎么把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导师建议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桌布上,大家站在一块讨论,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当时光趴在桌子边写已经不够了,所以我就爬到了桌子上写。”对于这场桌布讨论,刘栋天显得意犹未尽,“我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比较乐观,或者说比较理想主义。”

9个小伙伴、2位导师在一起围绕一个议题讨论,刘栋天认为,这样的形式非常有利于大家头脑风暴并碰撞出火花,“在学校上课时,一般只是4个人、6个人的小组讨论,没有这么大幅度、规模的讨论环节,而且还是在桌布、板子上写写画画。”刘栋天坦言,一般来说,想一个问题时都是自己一个人想,想不出来再问老师,而桌布论坛这种形式,则是自己在想的同时其他小伙伴也在想,“我们想的东西随时可以说出来,互相讨论,而且我们讨论时,导师也会加入进来,这就相当于,很多人的脑子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大家所知道的领域、知识和所认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更能碰撞出火花。”

目前正读高三的刘栋天从小就喜欢科创,至今已经做了很多科创课题。今年5月,他去美国参加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拿到了植物组的一等奖。在那个课题中,他关注了草药中的一种成分,通过检验草药中这个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把这个物质在草药中合成的路径探明了出来,“把它关键的一些反应、催化剂找了出来,让我们完整地认识到这个物质到底是怎样在这个植物中形成的。”刘栋天说,这个课题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知道了物质是怎么形成的之后,就可以对它形成的路径做一些改动,从而让有益的物质增产,这样,既不伤害植物本身,也不需要在工厂里进行化学合成,污染会很小,“这个技术一旦实现,初期价格可能会比较昂贵,但任何新事物出现之初都会比较昂贵,只要是好的方法,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会逐渐降低的。”

“大家在一起交流,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非常好。”中国科学院空间先导“地球2.0”科学卫星背景型号研究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是刘栋天所在小组的导师之一,在他看来,孩子们在讨论中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比如寻找一种耐寒、能在火星上生存的植物,能够把火星土壤慢慢改善,并像地球上一样可以有氧气,“有了这些想法,孩子们就会朝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思考多了,说不定哪天一个‘火种’就会真正变成未来的一个科研大方向。”

此次未来科学家桌布论坛,由数位顶尖科学家和全中国优选出的100名集中在14-18岁的小科学家共同参会,他们分为10组,每组由一位顶尖科学家或院士导师、1-2名青年科学家进行桌布讨论。在顶尖科学家的指导下,小科学家们共同讨论科学T大会发布的世界挑战性问题,发表研讨结果,并接受顶尖科学家的点评。论坛结束后,10块桌布将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永久收藏并展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