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诺奖得主近距离对话后,高中生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2023-11-12 青年

李竞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探索心和好奇心。”这两天,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二(2)班的李竞然同学学习动力满满。在上周举行的第四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他大胆向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发问,并得到了对方现场解惑。而这次与物理学“大师”的近距离对话,也在李竞然和小伙伴们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在今后时刻保持钻研的态度,永攀科学高峰。

此次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塞尔日·阿罗什作了题为《光的科学:从伽利略到量子物理》的报告,他从自己的求学生涯讲起,带听众回顾了17世纪以来光的科学史。正是科学家对于光本质的探索,引发了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革命。最近半个世纪,激光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而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超高精度测量,推动了原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根本性进展。

“爱因斯坦有言:‘上帝不掷骰子’,这在量子力学中是不是不正确的?”在互动环节,李竞然用流利的英语第一个向阿罗什提问。阿罗什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把“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名言当作爱因斯坦断然否定量子力学的标志,是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误解,爱因斯坦并没有反对量子力学。

李竞然

阿罗什教授通俗易懂的报告和现场解答,让李竞然收获良多。从小就喜欢科学的他,对于物理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知欲。上小学时,父亲曾给他买过一套电学实验箱,让他爱不释手。在兴趣驱使下,他还自学电路焊接、无线充电原理,自制太阳能充电器等脑洞大开的小发明。进入高中后,李竞然更是成长为一名全能型“学霸”。由于成绩突出,他当选为班级物理课代表,课余时间喜欢和同学们探讨各种物理学问题。在物理教师陈晴霞眼中,李竞然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层出不穷的物理学科,“我们学校的科创课程群,恰好为他创设了丰富的‘学习场’。”

李竞然坦言,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信使》后,“上帝不会投掷骰子”这句话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激发着他的好奇心。“当听到阿罗什教授讲述关于量子的话题,我鼓起勇气提出内心的困惑。”他表示,这次与阿罗什教授的对话,是自己求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今后自己将坚持打好数学功底、拓宽物理思维和科学视野,带着探索心和好奇心,不断寻求科学上的创新突破。

嘉定一中学生

除了李竞然,嘉定一中还有四名学生现场近距离聆听了阿罗什的报告,而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罗什教授对物理科学发展前景的见解,他强调物理学是自下而上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个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对物理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一(2)班方子臻同学说,今后自己会夯实基础,逐步扩展对物理学的认知,“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高二(13)班姚尚余同学表示,听了阿罗什教授的报告,自己对量子力学在生活中的各类应用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经历增强了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我拓宽了物理思维和科学视野。今后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在物理学习和科学探究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嘉定区共有30名师生走进复旦大学校园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而这样的机会,源自于刚刚启动的“复旦大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学科基地”嘉定项目。今后,复旦大学物理系、外文学院将与嘉定教育一同探索拔尖人才培养,不仅关注大学、中学课程衔接,培育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连贯性,还助推教师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与前沿发展的一致性。未来,项目将为嘉定师生提供更多高校大师论坛等学习机会及竞赛类环境供给,嘉定区教师也将有更多机会前往高校学习进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