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因时而变,“甬剧王子”苏醒来沪献演经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参评剧目,“甬剧王子”苏醒甬剧艺术专场11月14日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近年,宁波甬剧团当家小生演员苏醒致力于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戏曲表演方式,而此次上演的一批经典折子戏就将观众呈现这一艺术探索。
此次专场演出主要有《杨乃武·刑审》《啼笑因缘·钟情》《周仁·哭妻》《典妻·洞房》《赵氏孤儿·献子》等经典折子戏组成。这些作品多维度全方面地考验一个演员的才能,而能它们一口气演下来的演员并不多。
苏醒出生于象山石浦的一个戏曲之家,父亲是京剧演员,母亲是越剧演员,爷爷虽是票友一名,却拉得一手好京胡。浸润在胡琴声中的苏醒,从小就能跟着爷爷和一众票友一板一眼地唱戏。2020年,年仅33岁的苏醒摘得浙江省第五届戏剧奖·金桂表演奖——这是省内戏曲领域最高荣誉,也是宁波市甬剧团首位获此殊荣的青年演员。如今,苏醒已成为甬剧第八代领军人物,被戏迷赞誉为新晋“甬剧王子”。
苏醒所塑造的人物越来越厚重,表演技巧越来越难,吊毛、飞跪、圆场、髯口功等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应有的表演水平与舞台素质。而对传统戏曲集大成的“手眼身法步”等一整套技艺体系的尊崇与应用,是对甬剧表现手段和方法的极大丰富,也是苏醒以传统戏曲为甬剧演绎破局的有效尝试。在他看来,传统戏曲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只有融入了时代审美的传统戏曲,才能吸引青年观众。
其实早在3年前,苏醒就在宁波举行过专场。那次他在90分钟内不间断地表演了4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折子戏《啼笑因缘·裂券》《杨乃武与小白菜·三堂刑审》《珍珠塔·跌雪》《赵氏孤儿·献子》。四折戏都是悲剧色彩,但人物的年代、个性、身份、形象特色各不相同。戏曲舞台讲究情感逻辑,苏醒将角色放置于相似的悲的情绪基调之下,又刻画出不同角色各自的身份处境、内心情境,赋予舞台饱满的情感和戏剧冲突。
作为一名80后戏曲演员,苏醒已经担负起传承创新甬剧的使命。他说:“一场演出的成功靠的是台前幕后的所有人,甬剧的辉煌,要靠每一个甬剧人的浇灌。选择了甬剧,我将永远以青春的学习姿态,与甬剧同行。”
对于这次参评白玉兰,苏醒表示十分期待,“上海是一个很多戏曲演员都非常向往的大戏码头,我曾经多次来上海演出,每次演出之前都非常忐忑。这次能有机会带着自己的折子戏专场来上海演出,也是准备了很长时间,所有的戏打磨了很久,希望能用最好的作品在上海观众面前展现甬剧,展现我们这一代甬剧人的精气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