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回乡养蟹,崇明“蟹文化”刮起“跨界”创新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秋风十里,橘黄蟹肥,崇明绿华镇的清水蟹一直是个金字招牌。11月13日晚,2023上海崇明“橘黄蟹肥”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绿华“上海蟹港”吃蟹季活动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绿华绿港风情景区拉开帷幕。记者了解到,崇明的蟹产业不仅有90后年轻人的加盟,还迎来“跨界”融合,今年的吃蟹季就推出了新体验——与水上运动相结合的“水上蟹宴”。
== 成蟹养殖面积占据全区1/2 ==
伴随着第三届绿华“上海蟹港”吃蟹季的开幕 ,“绿华户口”的清水蟹以萌态十足的小甲弟形象闪亮登场,展现了绿华特有的生态养殖环境下,清水蟹在光伏板下“乘凉”,在水循环里“冲浪”,在蟹森林里散步、捉迷藏、喝下午茶的惬意时光,优越的生长环境加上精心养殖,让“绿华户口”的清水蟹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
绿华镇副镇长顾益辉介绍说,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水域,具有咸淡水交接的特殊水文特征,历来是清水蟹繁育后代的好去处。据悉,近年来,绿华镇创新低碳光伏养殖模式,结合“渔光旅”项目,加强“崇明1号”蟹种保护,目前,清水蟹成蟹养殖面积约有3000亩,占据了崇明清水蟹成蟹养殖的近二分之一,为崇明清水蟹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围绕“上海蟹港”品牌打造,不断提升蟹产业影响力,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通过养殖技术不断提升,“绿华户口”的崇明清水蟹个头大、分量足,雄蟹平均重量5两以上,雌蟹平均重量4两以上。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脂饱满、肉质鲜甜的清水蟹,成为市民游客餐桌上的“C位”美食。
== 90后小伙回乡养蟹 ==
崇明的“蟹产业”也迎来了不少“新生力量”。去年,90后小伙顾柳滨回到崇明,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家里的蟹塘,开始了每天5点起、23点休息的养蟹人生。作为“蟹二代”,他对于如何养蟹早就谙熟于心,但作为新一代蟹农,他正在努力探索更适合当下的新型养殖模式,并希望通过创新,带动更多人致富。
顾柳滨从河海大学机械自动化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材料检测技术行业,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之余常回家里的蟹塘帮忙打杂。“崇明在引进河蟹品种‘江海21’后,养出了个大味甜的清水蟹,受到市民欢迎。但我发现如今养蟹行业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养蟹人才有些青黄不接,不少传统的养殖模式也亟待更新。”边观察边思考,顾柳滨最终决定回崇明接手家里的蟹塘。
为了更好地掌握蟹塘的情况,顾柳滨引进了水产养殖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自动增氧泵、自动水质检测仪等智能物联设备的安装,用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pH值、水温、溶解氧等情况,还能通过水上水下的摄像头,实时观测蟹塘的环境和大闸蟹的状态。“螃蟹原来还可以这么养!”不少来参观的村民不禁感慨。
“今年,我们还开发了大棚养蟹的新技术新模式,解决螃蟹冬季不抗冻的弊端,让养蟹也能突破季节限制。”顾柳滨希望自己的新型养蟹模式,能够造福更多人。
== “跨界”融合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
除了青年人带来科学的养殖方式,崇明还对“蟹文化”进一步创新,与设计、文旅等融合贯通。
“何妨夜压黄花酒,笑擘霜螯紫蟹肥。”绿华镇副镇长顾益辉告诉记者,今年“上海蟹港”吃蟹季与众不同的亮点当属“水上蟹宴”,在蟹港户外营地,泛“一叶扁舟”,在宽阔的“月亮湖”之上惬意畅游,领略风情绿华自然风光的同时,品一杯橘斛茶,咬一口当地肥美的清水蟹,这种感觉独一无二。
据介绍,目前,位于绿华镇的蟹港户外营地已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崇明第一家水上运动基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验平台舟、独木舟、电动船等各类时尚、好玩的水上项目,开启一场奇幻漂流。除了水上运动体验外,游客们还可以在独木舟上享用美食,比如独具风情的“水上蟹宴”。
打造这一户外运动营地的是上海最早一批创立水上俱乐部的“漫道户外”团队。杨敏玮是漫道户外合伙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水上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市民喜爱和欢迎,崇明又拥有开展水上运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水系资源,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到家乡开发水上项目。正巧,绿华镇抛出橄榄枝。双方在交流考察后一拍即合,于是营地就在绿华镇驻扎了下来。“在绿华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我们把水上运动、美食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希望吸引更多游客过来游玩,打响绿华水上运动项目品牌。”
除了清水蟹,柑橘也是绿华镇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绿华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柑橘在绿华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绿华不仅有金沙橘等传统品种,还有红美人、象山青等新特优品种。此次绿华镇联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创绿华柑橘IP,为绿华特色的柑橘塑造吉祥物形象,与“绿华户口”的清水蟹“小甲弟”组成绿华“橘黄蟹肥”甜美CP。这对CP结对的同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乡村振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揭牌成立。当晚的开幕式上,河南豫剧院还在绿华镇挂牌成立李树建“戏曲艺术馆”。“赵志刚‘越粉墨·宝岛醉一春’黄酒典藏版”首发,该联名款由江浙沪家喻户晓的越剧名家赵志刚和“上海蟹港”的蟹业地方特色品牌深度合作打造。
“橘黄蟹肥”的文化,与水上运动、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产业推广深度融合,持续拓宽延伸了全域旅游一站式服务“半径”,赋能绿港村乡村振兴,也助力绿华镇“长江入海第一镇”文旅IP火热“出圈”,共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心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