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智慧种植系统”点亮孩童科创农业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林千惠
编程+科创,劳动有新方式。上海首个可智能感知、全周期种植操作的“智慧种植系统”在长宁区绿苑小学亮相了,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科学家的带领下,孩子们齐聚优+芳香智慧种植园,在电脑编程控制下,他们看到了机器撒播“神奇”种子全过程。科技结合劳动,启蒙孩子们的自然梦和科创梦。
// 全新种植系统,启蒙孩童科创心灵 //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亲自体验编程与智慧种植!大家想不想来试试?”“想!”在长宁区绿苑小学“播种智慧种子,点亮科创梦想”智慧种植启动仪式上,大队辅导员冯洁话音未落,孩子们便兴奋地抢答道。
孩子们为之兴奋的“智慧种植系统”,由绿苑小学在长宁区教育局的牵头下建造。它最大的特点,即是可智能感知、全周期种植操作。可智能感知得益于“智慧操作系统”模块化的功能,可根据不同数值进行不同感应。而全周期种植操作指可包揽撒播种子、浇水、施肥等过程,只需简单的编程工作,即使是小学生也可以轻松控制,帮助种植、培育植物。
孩子们可利用“智慧种植系统”,种植下独特的“神奇”种子。这种由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主研发培育的水稻种子具有节水、高产的特性,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下也能结出粮食。“神奇”种子的研发,不仅夯实了中国人的饭碗,还出口推广至非洲,助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神奇”种子是劳动和探索的种子,更是启蒙孩子心灵的创新科学种子。带来“神奇”种子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刘灶长表示:“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在绿苑小学的小朋友心中播撒科学智慧的种子。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实践活动以及劳动,让孩子们勤动脑,勤思考,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未来感”编程操作,探索智慧农业 //
穿上小小农夫服,戴上农夫帽,长宁区绿苑小学的“优+智慧小农夫”们来到优+芳香智慧种植园。在这里,他们在农业科学家的指导下,正式使用电脑的编程程序,播下“神奇”种子。
优+芳香智慧种植园里共有两个大花坛,每个花坛被切割为三排,看上去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花坛右侧被绑定在钢架上的机械臂是“智慧种植系统”里的执行者,随时准备执行程序员操作命令。花坛中间一排最旁侧则有三个圆形的小装置,分别是储存种子的小箱盒,以及放置用于浇水、剪草的工具。
智慧种植研发团队人员操作电脑,启动程序,下达指令操作。只见安静的机械臂一下“活”了起来,它移动至小装置旁,吸附起种子储存盒里的“神奇”种子,并沿着花坛上方横竖交错的绳索缓缓挪动,这几条横竖长绳分别被称为X轴和Y轴,为机械臂的指路者,机械在指令下于X或Y轴轨道运转。挪至指定位置,机械臂植入种子,再回至浇水工具吸取水分,为种子浇水。
拾捡“神奇”种子、播种入土、浇水灌溉,机械臂的动作一气呵成。撒播种子的每一个步骤,都令孩子们瞪大眼睛,惊叹不已。而这一极具未来感的操作,今后学校里三年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进行亲自体验。冯洁介绍说,之后会将“智慧种植系统”融合到信息课与优+芳香社团课,让孩子们深入探索科创劳动。
如今,科技教育对于新时代发展越发重要,为党育人,为国制材,培养科技现代化下的时代新人势在必行。“劳动教育并不简单,如今AI技术发达,未来劳动走向的一定是‘智慧农业’。我们也想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技能,让他们也能有机会亲自实践操作。”校长周鹤珍说。她希望通过“智慧种植系统”,能让孩子们对“智慧农业”有一定了解,并启迪他们对科学劳动的兴趣,帮助他们探索未来的道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