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墙、便民服务、社团活动……当“卫生死角”变成公共空间
2023-11-22 上海

破旧“卫生死角”

如何变成崭新的公共活动空间?

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们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家门口好去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诞生”了许多集中安置小区。由于居住人口多,小区面临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困境。

杨浦区大桥街道的水月坊小区属于旧改安置小区,总计776户居民,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60%,是深度化老龄社区,独居老人比例也远远超过一般商品房小区。此外,水月坊小区还有一个特点:活动团队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社区团队因为旧改聚集到了一起。这样一来,社团活动严重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各类跳舞、拳操团队对于活动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

如何“挖掘”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在水月坊小区二号楼、三号楼1楼有不少闲置的公共空间未被开发和利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服务能级,拓宽小区公共空间面积,近期,月坊居委通过多次现场会、居民恳谈会以及走访调研,决定对水月坊小区三号楼1楼超过300平方米左右的闲置空间进行微改造,全面提升社区微空间的实用性、美观性、文化性。

“软硬兼施”,闲置空间华丽变身

由于长期闲置,小区三号楼1楼铺地破损、花坛破旧、墙面损坏严重,还是“卫生死角”,堆放大量杂物。

在硬件方面,此次微改造拆除了废旧花坛,铺设了瓷砖,重新粉刷墙面,加装门窗,使整体环境上焕然一新。此外,还加设了包括人民城市、爱在邻里、居民公约等宣传版面,提升空间品质和内涵。

在创新设计上,居委特别在空间加设了“微笑墙”,记录居民的每一个微笑瞬间,让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微笑小屋”。

为了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在软件方面,月坊居委积极与党建联建单位合作,将空间打造成“健康驿站”,分别在每周一、周二、周四提供测量血压、血糖、老年人理发、口腔检查、中医理疗等多项服务,极大方便了社区老年人,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保证社区团队活动的顺利开展,居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邀请所有水月坊文艺团队共同协商,将各支队伍的活动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上墙”公示,保证每个社团都能正常开展活动。

“居委会还根据团队性质,牵头向社区公开招收队员,让居民文化需求得以满足。今年年末,居委还将牵头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汇演,邀请广大居民一同参与,见证自治项目成果。”月坊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更大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有了极大提高。

以公共空间建设推动多元主体共治

此次水月坊闲置空间微改造项目圆满“收官”,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管理的结果。此前,为确保改造顺利进行,月坊居委采取了“1+1+1+6”的模式,即街道统筹经费+爱心企业赞助+居民捐赠+6个团队募捐的形式,筹集项目资金以及若干沙发、桌子、椅子等,提升改造效率,增强邻里之间的感情。

“此次水月坊闲置空间微改造项目,首次采用团队加居民全程参与设计、帮忙施工的形式,开了15场‘现场会’,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居民既是设计师也是品控师。”除了社区居民和团队的参与,项目也得到了党建联建单位等提供的协助,不少共建单位更是直接参与了社区公益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目前,月坊居委会正积极开展“有困难找居委,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通过深入居民内部,了解居民诉求,为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开启“加速度”。

编辑:黄烨

来源:上海杨浦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