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浦东高桥古镇焕新文化地标
2023-11-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抗日战争爆发后,浦东高桥古镇有一群熟悉水上运输的“小老大”们,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一次次往来于上海和苏北之间,在新四军的秘密交通线上,为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批军用物资。这些为抗战赴汤蹈火的“小老大”中,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就是杰出代表,他们也是电影《51号兵站》里“小老大”的原型。

今天,建于1931年,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高桥仰贤堂”承古更新,重新与大众见面。“小老大”们的革命故事,也在馆中呈现。

仰贤堂是高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6年开辟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2014年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全面焕新的仰贤堂展陈融入了现代元素,全馆整个展陈分为水乡古镇、滨海重镇、海派名镇、乡贤名人、红色涌动、文教卫生等几个板块。

何以证明高桥有千年历史?1963年在高桥农业中学操场出土的宋代黄俣墓志铭拓片,碑文上记载“会食堂上者常百口,内外无间,迄五世不分”,意思是,早在南宋的时候,黄俣家中有上百口人吃饭,并且是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这样的大家庭肯定有1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宋时黄氏先祖就在高桥地区生活。这证明了高桥至少已有千年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互动屏幕底部是高桥已故公益画家施秉尧老先生创作的《高桥清明上河图》,从构思设想,采访核实到创作完成,花费了老先生近6年的心血。通过滑动屏幕,大家可以看到高桥镇75处不可移动文物资料。    

“高桥赋新 文化致远”第二届古镇文学周也于焕新开馆的高桥仰贤堂开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