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宋代点茶吗?中小学生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艺”
2023-11-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宋代点茶、篆刻书法、墨彩版画……11月25日,宝山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在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现场,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设摊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艺”。

将碾碎筛好的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不停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宝山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周子清现场演示的宋代点茶,让人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茶艺的魅力。“这个(点茶)都是纯手工的,比机打更有茶的韵味。”周子清说道。

点茶

作为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点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也是一个非遗项目。四年级时,周子清参加了宝山区少年宫的茶艺社团,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一传统文化,此后一学就是两年,“我很喜欢,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了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更深了。”点茶时,茶筅要不停搅动,不但要有耐心,手腕也要控制用力,这样做一杯茶,快的话要8分钟,慢一点则要10-15分钟,“打的时间会比较长,既要让茶末白,也要气泡少,需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周子清说。

淞滨路小学的篆刻、书法展示也吸引了很多小观众前来体验,四年级学生顾雨涵现场刻了一只生肖小羊的图案,引来围观小观众“哇”的一声赞叹。“这个石头是比较软的,所以在上面刻图案并不难。”顾雨涵说,自己加入学校的篆刻社团只有一年,如今不但会刻字,也能刻小动物图案。“篆刻的基础是书法,我们学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练书法,三年级开始学篆刻,基本功练好之后,基本上到四年级就可以独立打稿了。”学校老师介绍说,淞滨路小学是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也是上海市“篆刻进校园”首批试点学校,通过书法文化教育,学生在练习写一手好字的同时也为一生成长打好基础。

书法篆刻

泗塘中学版画社同学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八年级学生方文辰耐心地向小观众们介绍着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版画很好玩的,做出来了会很有成就感。”在进初中之前,方文辰都不知道版画这种画种,但在学校了解之后,她立即就喜欢上了,并加入了版画社,“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变得更加细心了,艺术鉴赏、审美也提高了,还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华第二小学“剪乐坊”社团的同学们则现场展示了剪刻技艺,负责剪纸课的老师朱叶青介绍说,学校以剪纸为特色,每个班每周都会开设一节剪纸课,对剪纸感兴趣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加入社团,每周剪纸的包容度很高,“孩子们可以剪京剧人物、剪少数民族人物,也可以剪各种动物,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各种平时接触不到的题材。”

版画

除了现场展示“才艺”,此次成果展还展出了近年来宝山师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及2023年宝山区学生艺术作品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主题突出、风格迥异、手法多样,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表示,近年来,宝山区教育局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注重整体规划,架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实践样态;注重资源协同,推动活动普惠化、项目精品化,打造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品项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到创新性发展。

剪刻

目前,宝山区共拥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8所,全国书法特色学校2所,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剪纸)1所,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5所,上海市“非遗在校园”示范学校2所,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试点校11所,上海市“硬笔书法进校园”试点校3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宝山区中小学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