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乡村更美好,“中国乡村美育联盟”上海揭牌
2023-12-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艺术学院的深度介入,由艺术家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乡村之美。“中国乡村美育联盟”昨天在宝山区罗泾镇揭牌。同时,2023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开幕,围绕“艺术让乡村更美好”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探讨如何在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中,让艺术与科学更好地聚焦乡村,使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共融共生。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之下,现在很多艺术院校都投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中国乡村美育联盟”诞生的罗泾镇塘湾村看到,这里罗泾农家风情馆等文化设施已经建起,陈列“罗泾十字挑花”和“罗泾四喜风糕”等非遗,还有“婉娥沪剧社”的演出。这些设施和非遗,都与江南水乡的景致相得益彰,称为“美丽乡村”的一部分。而塘湾村的变化,与上海艺术院校和当地开展的“院地合作”有很大关系,艺术院校师生帮助提炼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使之更为艺术化。

现在全国很多艺术院校都在与乡村进行这样的合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乡村美育联盟”的设立确实有利于经验的交流和推广。该联盟汇集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全国18所艺术院校。“中国乡村美育联盟”倡议书显示,联盟未来将以美育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对乡村美育的认知和关注;将整合联盟单位资源优势,共同探讨美育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将支持并推动各类乡村美育项目,使之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看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发起成立的“中国乡村美育联盟”,将进一步发挥全国高校艺术实践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美育均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则希望参加联盟的高校同心协力,共同实施“中国乡村美育学院计划”,发挥高等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秉持着以村民为主体的理念,坚持用美的表现力展现乡村生态之美,用美的生产力提振乡村产业经济,用美的感召力实现乡村人才汇聚,用美的创造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在今天举行的“艺术让乡村更美好”及“艺术乡建点亮乡村”主题论坛中,各位“中国乡村美育联盟”代表分享了各艺术院校的乡村美育实践案例及研究成果,讨论了文化遗存如何赋能乡村建设,如何以教育之力、高校之力服务乡村振兴,如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乡村振兴高层次艺术人才等话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勇认为,做乡村美育第一要扎根乡土。美育是双向的,这也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过程,知行合一,换一种节奏来重新审视自己与社会、艺术和自我的关系。并且打通学校与乡村,课堂与乡土,形成共同的生长。

上海美院建筑系主任刘勇教授表示,现在有一种误解是,所谓的“乡村美育”仅仅是美院师生单向地为乡村提供艺术专业支持,其实不是这样的,“乡村美育”是双向的,艺术专业学生给乡村提供支持的同时,他们也可以从乡村获得更多艺术上的灵感。“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讲到了国人与土地的那份情感,中国的艺术家要进行创作也离不开乡土的滋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