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青年文学评论人才,上海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征文启动
2023-12-1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上海青年文学人才发掘的重要渠道,“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23到2024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征文”今天启动。未来青年参赛者将围绕从“海上文学百家文库”里选出的25部文学经典来展开评论,尽显自己的思考与才华。

据悉,上海已经建立了一套青年文学人才培养的体系。如果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发掘培养青年文学创作人才,那么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就是培养青年文学评论人才。而所有从这些赛事中脱颖而出的文学青年,都会进入上海作协的人才储备库,获得创作、出版、孵化等多方面的扶持。其实相比于文学创作人才,上海文学评论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的任务更为紧迫。创立于2015年的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赛事也已举办8年,从这里面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文学评论人才,他们正在成长为行业里的中坚力量。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2010年出版。本书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持、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精选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曾经在上海生活、工作并在文学史上取得重要成就或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约270位已故作家的代表作,是对海上文学起始发端和发展阶段的集大成者。过去品读经典大赛的原著都从这里选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今年的选篇比较多元,固然有沈从文的《边城》《傅雷家书》,萧红的《生死场》,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样知名度很高的作品,也有沙汀的《在祠堂里》、张天翼的《小彼得》、阿垅的《南京血祭》等一些比较小众的作品。知名之作虽然角度很多,但要写得出挑并不容易,而小众之作虽然没那么有名,但却更容易写出新意。

主办方介绍,此次征稿对象为海内外用华文写作的在校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30周岁以内(以2023年12月31日年满30周岁为限)的青年学子(含研究生)。征文主题品读文学经典,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征稿文体也被“打开”,不仅仅是传统学院派的文学评论,也可以写散记、杂记和随笔。专家甚至认为,完全可以跳脱理论的束缚,写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征稿日期截至2024年7月31日。获奖者除了能够获得奖金、出版作品之外,还会进入上海作协人才库,获得作协持续的培养机会。

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由文学大师巴金和著名作家、学者于伶、王元化等发起、筹办并于1991年1月成立。多年来,上海文学发展基金 会在现当代文学宝库的发掘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不断展现当代青年学子与文学前辈的文脉渊源,激活经典,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更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及时发现、发掘出年轻文学评论和文学写作人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特组织本次征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