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好戏晋京演出,上淮建团70周年演出季收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小剧场淮剧《孔乙己》、传统经典淮剧《琵琶寿》和都市新淮剧《寒梅》是上海淮剧团近年创排剧目的代表。这三部好戏12月16日起晋京演出,向首都观众汇报剧团近年来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此轮演出也是上淮建团70周年演出季的亚洲活动。
小剧场戏曲历来是舞美极简、人物精炼,也因其简约,所以相当考验制作团队的功力。淮剧《孔乙己》是一次以小剧场形式演绎鲁迅经典的淮剧文人戏,以其饱满的人物刻画、耐人寻味的舞台呈现获得了青年观众的好评。小剧场戏曲能够拉近观众与演员间的距离,让大家更进一步融入剧目剧情之中,甚至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身段的设计演绎,情感的此起彼伏等尽收眼底。而在《孔乙己》中,这种台上台下近距离的互动将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讲秦香莲和陈世美故事的传统淮剧《琵琶寿》是一出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整出戏弘扬公平正义,惩恶扬善,尽显浩然正气,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积极丰富的内涵和美感。该剧为一代淮剧宗师筱文艳的代表作品,1954年首演即一炮打响,成为经典。此次晋京演出的版本由由筱文艳关门弟子邢娜主演,极具筱派独特的演绎风格,铿锵有力、刚柔并济的唱腔将充分展示淮剧的声腔之美。
都市新淮剧《寒梅》是剧作家罗怀臻在《党的女儿》故事基础上的一次全新改写,也是对戏曲红色革命题材类型的一次尝试和探索。自首演以来,观众们对该剧的综合舞台呈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寒梅》“赋予老题材以新的视角,开启了红色戏曲新的书写方式”,以“当下观众的审美为切入面,注重个体人物的层次铺排和情感表达,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坚守信仰的牺牲精神,给人以感动和崇高。”
此次晋京演出三部作品将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四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演出的剧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从古代演到现代,从小剧场淮剧演到大型淮剧,从传统淮剧演到原创淮剧,跨越多个时代,展现多样类型,诠释多种意义。上海淮剧团精心挑选剧目,以诚动人,让观众们看到了淮剧创新前行的无限可能。
国家一级演员邢娜,此次晋京演出肩负重任,一人挑两出大戏——传统淮剧《琵琶寿》和都市新淮剧《寒梅》。邢娜表示:“这趟旅程,有汗水也有收获,有压力更有动力。希望能够用我们的诚意打动观众,为北京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孔乙己》绝大多数角色则由剧团90后青年演员担纲,饰演主角孔乙己的青年演员高挺更是“十年磨一剑”,以高标准、高要求的态度对待每一出戏,展现了上淮青年执着坚持的奋斗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