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津味海派渝调都齐了,“大地情深”群文巡演到上海
2023-12-1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上海与北京、天津和重庆相隔千里,他们的群众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对生活的炽热却是一样的。“大地情深”京、津、沪、渝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上海地区巡演昨晚收官。这场充满京韵、津味、海派、渝调的文化盛宴,带着浓浓的“时代性”“地域性”“烟火气”和“人情味”,9个节目集中呈现了四个城市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曲充满上海摩登、江南风情的《爱上这座城》,跟着“大地情深”巡演走过许多城市,爵士乐与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混搭”,成为鲜明的江南标识、海派演绎。“在上海比的时候我们还没觉得,这个作品离开上海,跟其他城市的作品一起演出之后,观众们都觉得这首曲子很上海。”作曲孙彬彬介绍,“而且口琴和其他乐器不同,它很亲民。”获得群星奖让口琴乐团的几位小伙很开心,因为口琴创作的作品很少,为口琴重奏创作的作品就更少了。

北京的舞蹈作品《两室一厅》以快门拍下的全家福串联情节。编导张亚静表示,四人叙事性舞蹈突破以往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方式,很多细节也融入了创作者的生活和感悟,“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希望它能温暖每一个人,让我们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哟……弯儿啰,转来哟,转来弯弯耍一号儿。你哟,把路整伸啰,弯弯儿,你转来哟嗬,哟嗬……”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阿依山娃组合带来的民族风情极浓的原生态民歌《弯弯号》,直观呈现了“苗土汉子”与 “路”的意象构成劳动情景,“苗土汉子”与“一枝花”的虚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追求,让人感受到重庆市彭水的民族民间风情。四个城市纷纷拿出最能代表地域文化的节目以飨观众,与我们平时所能了解的各地主流文化不同,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城市更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风情,正是这些构建成枝繁叶茂、丰富多姿的中华文化。

说起天津人,人们想起来的就是幽默、自带笑点。天津市参演当然少不了相声。刘国君和张鑫两位在相声界颇有名气的演员为大家带来了《瘦身传奇》。相声最早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谈起北京相声和天津相声的区别,刘国君老师认为表现形式没有太大区别,但作为语言的艺术,从这个节目中大家就可以看到不少天津的俚语、歇后语,比如北京的“卤煮”在天津就是“嘎巴菜”,还有“煎饼馃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同时传统相声里包含着很多经史子集、辞藻典故,这些内蕴的传统文化,在国学国风升温的今天,也非常吸引年轻人,“我们不能丢”。

据悉,“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是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品牌活动,每三年一届,集中展示以群星奖获奖作品为代表的优秀群众文艺发展成果。巡演自2022年12月在四川达州启动以来,分区域分阶段在全国持续开展,已经引起强烈反响。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北京市文化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主办方表示,“大地情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惠及基层群众,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落实总书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精神的一项举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